对新闻专业主义衰落的可能影响
问题还不止于此,由于“市场取向”的媒体与媒体人是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机构与个体,加速离职出走的恰好也是从这些机构的媒体人,它是否意味着尚未在中国完成定型的新闻专业主义存在衰落的隐忧?我的答案是偏向肯定的,至少短期内存在这种可能性。
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判断。
其一,中国传统媒体的行业衰落,在很大程度上地削减了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平台;传统媒体人的出走,也在减少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个体数量。或许有理由会认为,每年都会有新生力量补充进来,但是,新人入行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新闻历练与检验。而且,已经很少再有机会诞生新的传统媒体平台。
其二,中国的网络媒体与美国的网络媒体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国有代表性的门户网站,在美国几乎不存在,由于版权保护严格,没有哪一家网站能够担负起高额费用来集合各个传统媒体的新闻。中国的门户网站之所以能够产生并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空间,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版权保护不够。这具有历史反讽意味。而且,鉴于当下的网络管理规制,中国的门户网站没有新闻采编权。换言之,转型到新媒体的传统媒体人,没有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平台与空间。
其三,当下诞生的所谓自媒体以及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生产,很多都不是有经验的媒体人来主持和经营的。虽然有影响的某些自媒体是原来的传统媒体人所创办的,但其主要内容多数是生产意见而不是新闻。新传播技术赋权于人人都能生产新闻的同时,部分消解了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可能性。正是这个原因,有关新闻伦理与涉及个人隐私的事件具有上升的趋势。
从这些意义上讲,与较早实行新闻专业主义的西方媒体生态环境不同,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在尚未走向成熟之时,就发生了新媒体革命。而且,这种新媒体革命对那些“市场取向”的传统媒体影响更巨。《南方都市报》当年的口号是“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其蕴含的主体是新闻人来办报,这些新闻人在践行新闻专业主义,但时至今日,《南方都市报》“南都网”的口号就变成“人人都是新闻人”了,这意味着生产新闻的主体发生变化,意味着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主体是谁,已经是未知数。“从批判的角度来看,貌似自发的信息流要服从于传播者的效果设计和目标定位,甚至是通过信息传播来实现支配世界的雄心。”[陈卫星:《传播与媒介域:另一种历史阐释》,载(法)雷吉斯•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显然,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制作者的社会目标是什么与秉持理念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本文并非基于悲观主义论调,但是,传统媒体人的加速出走,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继续实践,至少现在还看不出可以乐观的迹象。着眼于未来而言,机构化的新媒体的实践,或许是延续新闻专业主义可资依赖的平台,比如“财新网”。但是,类似的媒体平台能有多少,类似的媒体人能有多少,都无法预知。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只要公众依然需要有品质的新闻,新闻专业主义就有可以发挥的空间,新闻专业主义也将有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