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农:从“兄弟”到“命运共同体”

中国建构对非洲话语体系的理念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6-03-09浏览次数:360文章来源:现代传播

摘要: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理念与实践,可根据其指导理念和话语诉求,分为“兄弟论”“合作论”“责任论”“软实力论”和“命运共同体论”五个阶段。五个阶段构成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鲜明主线,突显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理念与实践经历了从情感到利益、从责任到使命、从物质到价值的三个转变。但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特点是,主体国家主导,势单力薄,缺乏整合;渠道外交为主,媒体为辅,民间被忽略,导致中国对非话语体系欠缺

五、“命运共同体论”(2013年至今):圆梦相通,合作共赢

2013年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针对国际话语权竞争加剧的态势,特别强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习近平和李克强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话语,统领对内、对外话语建设;在建构对非话语体系中基于国际形势变化和中非关系发展新态势,提出基于“四共”基础上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认为“中国梦”与“非洲梦”圆梦相通。“中非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未来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指导理念,标志着中国建构对非话语进入新阶段。

20133月,习近平访问南非、坦桑尼亚和刚果金3国,出席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提出系列中国对非新话语。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继续沿用“兄弟”和“朋友”界定中非关系,全面阐述中国对非政策,提出中方对非合作的“真、实、亲、诚”四字箴言,特别强调中非合作的互利共赢性质,表示中国将不折不扣地落实承诺,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重在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演讲中,习近平认为中非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让中非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与非洲梦紧密相连,要团结合作、互相支持和帮助。习近平在刚果金议会发表的演讲,则阐述了中国对国际关系,尤其是对非关系的精神与原则,“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强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真、实、亲、诚”“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对非话语,既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

201455日,李克强访问非盟,在非盟会议中心演讲中创新性地提出非洲“三个一极”的话语,准确定位当今世界上的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和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这一重新定义非洲的话语,获得非洲和西方媒体广泛关注。演讲同时提出坚持“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四项原则,实施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六大工程”,用好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平台,适应非洲发展新需求,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把双方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随后,在中国和非盟发表的《关于全面深化中国非盟友好合作的联合声明》中,用来界定阐述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话语有“中国和非洲拥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和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构成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也是中非传统友谊历久弥坚的根源。真诚平等相待、增进战略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弘扬传统友好是中非合作的宝贵经验和指导原则”“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是世界经济的新增长极,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非洲需要、非洲同意、非洲参与”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非话语得到进一步确认。至此,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和共同的精神追求”基础上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对非新话语形成,它超越了西方传统的权力斗争、利益争夺的国际关系。基于“四共”提出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话语,其逻辑脉络更早可追溯到胡锦涛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致辞,即“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在“中非命运共同体”话语理念指导下,中国对非话语和外交构想新意迭出。201458日,李克强在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的致辞中提出,中非合作共建“三大网”: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非洲高速公路网络和非洲区域航空网络;提出中国愿在“非洲需要、非洲同意和非洲参与”三原则下,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加强协作,共同为非洲发展建设作贡献,再次凸显中国在非洲用自己的对外话语设置引导议程的能力。而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和自身发展模式的完善,中国将话语和外交构想付诸实践的能力也与日俱增。2015年中国新设常驻非盟外交使团,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向非盟派驻外交使团的国家,是中国对非外交的一大创举。据中国驻非盟使团首任团长旷伟霖大使说:“成立使团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访非成果的举措,也是非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重要性日益增强的体现,更标志着我国对非外交政策由重视双边转向多边和双边并重。”

这一阶段才刚刚开始,但把准非洲发展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外交构想,实现合作共赢,已成为这一阶段中国践行对非话语权建构的亮点。中国正在着眼非洲最迫切需求的三个公共产品———实现工业化、完善公共服务、保持和平安全,相应做好三件事:一是推进产能合作,助推非洲工业化进程;二是开展卫生合作,提升非洲防疫抗灾能力;三是加强安全合作,维护非洲的和平稳定。这种着眼于非洲最迫切需求的做法,尤其体现在从2014年开始中国政府为巩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启动的“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和“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的外交构想中。中国派驻非盟外交使团,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协调落实这些对非话语和外交构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