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语与展望: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历史路径与现实选择
梳理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理念与实践,我们发现,它主要表现为以对非援助和经贸合作为主的公共外交,经历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践行话语外交的过程,一个从自为到自觉的国际话语权认知的过程。根据其指导理念和话语诉求,这一过程可划分为“兄弟论”“合作论”“责任论”“软实力论”和“命运共同体论”五个阶段,构成了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鲜明主线。从“兄弟论”到“合作论”,从“责任论”到“软实力论”再升华到“命运共同体论”,突显了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实践经历了从情感到利益、从责任到使命、从物质到价值的三个转变。这个过程有传承有创新、有扬弃有发展,其本质特点在于通过建构全新的“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关系,来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勾画出中国倡导推动世界共同繁荣和持久和平的美好愿景,是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倡导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扬弃,展现出一种新时期的新国际主义精神。
梳理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理念与实践,我们认为,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国情为依据,以事实为支撑,以时代为参照,以合作共赢为策略,以大众化、可视听化为取向,以诠释“中国梦”为旨归,前后传承、与时俱进。但是,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资源开掘不足,利用不够,畏首畏尾;主体国家主导,势单力薄,缺乏整合;渠道外交为主,媒体为辅,民间忽略,导致中国对非话语体系欠缺学理支撑、民意支持。所以,即便有清晰的话语、明确的逻辑,中国对非话语体系的建构,其影响力和作用力总是不尽如人意,中国走进非洲依然遭遇西方话语建构的“新殖民论”“资源掠夺论”等“无法表述自己,必须被别人表述”的困扰。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中国实践的形式,并努力从这些新形式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又有传播价值的新话语,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对非话语体系的构建。因为话语体系建构的资源或前提,是理论、理念的创新,任何一套话语体系都是对一套理论体系的简要概括,只有在创建一套真正的理论体系之后,话语体系才有牢固的基础。
首先,提升中国对非话语权是保障中非关系健康发展、捍卫中非发展成果的需要,而强化非洲对外需求分析、提升外交构想力,则是提升中国对非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中国对非话语建构实践表明,将自己的外交构想转化为国际公共产品,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策略。外交构想力是软实力提升、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资源。中国对非话语权的取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够为非洲提供哪些公共产品。这要求中国依托日渐雄厚的经济实力,利用外交构想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实施公共外交;根据非洲的发展需求和存在问题,参与或主导非洲公共产品的设计与提供,为非洲问题解决和进行安全机制建设,贡献中国的外交构想并付诸实践。这不仅有助于建构中国对非话语权及影响力,化解主要由西方舆论建构的中国在非“威胁论”和“新殖民论”,还可借助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减少与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对抗,让西方接纳、认同中国的价值观念。
其次,为增强“中国走进非洲”的合法性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认同度,中国对非公共外交应适应全球化发展和非洲公民社会崛起的客观现实,向官民并重、官方非官方并举转变。
中国在非话语权的建构不能仅仅依靠中国实力、中非传统友谊,必须通过加强与非洲国家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与联系,获得它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增强中国在非话语权。面对西方舆论对中国走进非洲的误读和抹黑、非洲民众的质疑和不解,中国政府不仅应该下大力气开展平台外交、首脑外交,还要切实加强针对非洲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让中非“民相亲、心相通”。作为国际关系中让话语转化为权力的重要途径,公共外交的推行有利于话语影响力的拓展和认同的获得,从而能够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因为面向普通公众的公共外交旨在建构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认同、维护并实现本国利益,核心是争夺国际话语权。它在提高话语质量、促进国际认同方面有优势。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作为国家在国际社会确立正当性和认同度的一项重要战略,公共外交作用尤为明显。
最后,全球仍习惯于用西方价值和逻辑来评判是非,诠释国际和国内议题,国际话语体系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围绕中国发展模式创新话语体系,向世界阐述和解释中国,已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亟待解决的新命题。
目前,中国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开创一种“结伴不结盟”的对外交往新格局。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尽管任重道远,但“轻舟已过万重山”。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可利用的资源、主体和渠道日渐多样化。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可能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中国未来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可与20世纪的美国媲美,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国。”我们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没有崛起,这个民族是无法实现真正而全面崛起的。不管愿不愿意,中国发展模式已然是中国建构对外话语体系的核心资源,对非洲国家有巨大的吸引力,对西方发展模式具有巨大的冲击力。为增强中国发展模式的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中国亟需向国人和世界阐释、传播支撑中国迅速崛起的文化理念和坚如磐石的精神力量。整合资源、多主体多渠道协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影响力,应是中国建构对非话语体系的基本遵循。
* 作者系我校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