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敏、关伟娜:时政报道中的信息可视化产品研究

基于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7浏览次数:599文章来源:现代传播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以及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新闻时政报道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作为时政报道的重要舞台,也逐渐成为各大媒体可视化产品一较高下的竞技场,不仅数量丰富,而且产品技术结构和形态也不断突破。本文选取了2015年“两会”期间多家网络媒体的可视化产品作为研究范本,探析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可视化产品的创作规律与现存不足,逐渐厘清新媒体技术推动下的视觉产品呈现脉络。

三、可视化产品的形态分析

信息可视化产品目前可以总结为信息图表、动画视频、手机交互、网页交互四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可视化形式适应不同的报道形式。

1. 信息图表:可视化的常规栏目

信息图表在前几年还是可视化的“新宠”,如今已经算是可视化的常规栏目,在上面提到的2015“两会”的可视化产品数量统计中,信息图表是唯一一种被六家媒体都采用的可视化产品形式。

信息图表具有形象化地揭示新闻事件中的要点、重点、发展过程以及人物或事情之间关系的特点,可视性强。为了清晰地展现复杂的数据或者文本,信息图表通常采用关键数字、关键词、流程图、对比图等形式,对新闻的信息点进行提取。

今年“两会”信息图表设计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数据来源更多样。信息图表的设计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方面除了官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媒体也在积极尝试寻找新的数据来源。例如从“两会”新闻的议程中挖掘数据,新华网推出了《40组数字都政府工作报告》、央视网推出《从“1”到“8”揭秘2014最高检的“成绩单”》、人民网的《李克强作报告时的52次掌声响在哪》等从新角度出发的可视化报道。除此之外,新华网还通过网站2015“两会”热点调查获得一手数据,通过《2015改革的分量有多重》这一作品,对老百姓关心的“两会”话题进行了可视化的再现,并与往年的话题进行对比,分析相关领域的改革成效,属于典型的从数据中挖掘新闻。信息图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因此媒体应该拓宽渠道,挖掘新的数据,掌握独家的数据来源,才能生产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内容。

选题策划更专业。信息图表最初只作为文本内容的“配图”,因此只能展示局部信息。而在“两会”报道中,媒体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图表也可以独当一面,完整地呈现新闻事实。这就需要在图表设计前,对选题进行充分策划。在2015年报道中,网易的信息图表并未一味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选取了读者关心的几个热点话题,推出了八个精细策划的图表新闻,如《户籍改革路在何方》《30年后如何优雅老去》《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向左右还是向右走》等,这些选题并没有完全按照“两会”的议程而来,但对于信息的分析和解读都更有深度,让读者在海量的数据和图表之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2. 动画视频:新鲜活泼的调味品

2013年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走红以来,动画视频越来越受到关注。相比平面图表,动画视频结合了图形、音频、动态效果,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数据含义、特别是设计者期望表达的含义,不易造成误读。而且将生涩的词汇、复杂的过程以清晰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比静态图片更炫更加有趣。特别是在时政报道领域,动画视频诙谐活泼的风格和时政新闻严肃深奥的特点形成了强烈反差,因而更加突出了其比较优势,在“两会”报道中扮演了新鲜活泼的调味品角色。

今年“两会”动画视频报道的设计特点可以用“短”“活”“趣”来概括。

“短”:在2015年“两会”报道中,17个样本动画视频的时长不约而同都控制在一分钟以内,腾讯的动画视频栏目就叫“一分钟说‘两会’”。一分钟左右的视频长度使得视频围绕话题更紧密,内容更集中,避免了注意力的分散,也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让观众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活”:画面信息动态强、旁白叙述鲜活。旁白是动画视频区别其他可视化形式的关键,音频的加入使得读者接受信息时所调动的感官更加丰富。动画视频的语言一定要平实、通俗、接地气,2015“两会”期间的动画视频就多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时髦的网络流行语贯穿始终。如果旁白的语言像报告文字一样书面化、语气换成严肃正经的播音腔,那动画视频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趣”:除了在语言风格上平实诙谐,动画视频的选题也要突出趣味性、科普性。例如腾讯网的《小鲜肉如何走进人民大会堂》介绍了人民大会堂服务人员的选拔标准;《奔跑吧代表委员》分析了明星代表防记者的几大妙招;《最高法的新常态暖暖哒》《年年纠结的个税起征点》则趣味解读了“两会”热点。既有强调细节和娱乐性的花边话题,也有趣味解读的科普内容,话题轻松,满足了用户的娱乐需求。

3. 网页交互:信息图表的2.0升级

网页交互报道是最能够体现网站特色和优势的可视化报道形式。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交互报道正在走出Flash与网页无机结合的窘境,演变成在网页内部实现动态响应”,也就是说网页的交互不再仅限于页面的跳转,而是在一个页面里就可以进行幻灯片式的切换,还可以辅以声音和视频。

网页交互产品的可视化设计思路与平面产品基本相同,由于不受版面和篇幅的限制,网页交互产品在可视化应用方面比平面产品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可视化产品的视觉效果亦大大增强。以腾讯网为例,“两会”期间腾讯推出了“不一样的习近平”“老王这个人”等网页交互可视化产品,各种图表元素会根据鼠标的动作增加跳跃、翻滚等特效,画面不再静止单一。实质上可以看作是对信息图表的“交互升级”,原本平面的图表由静态变动态,局部变全屏,原本由设计者一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则变成“设计师+程序员”共同完成,产生的效果也是“1+12”的。这是一种形式的网页交互,另一种是通过交互行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对数据的诠释思路去查看不同的数据,从而对复杂的大数据进行筛选,让关键信息更加明确地展现出来,进一步降低用户理解的难度。具体而言,今年的网页交互报道呈现以下特点

突出关键信息。相对复杂的交互报道主要用于综述和总结,但要突出关键信息点。比如,反腐报道由于设计庞杂的数字、复杂的关系,往往最能体现媒体交互报道的选题策划、资料整合以及技术支持的水平。腾讯网2014年就曾推出《打虎进行时》,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再次推出了《再向虎山行,中纪委反腐报告2014》。报告采用了标签页的形式对几个“大老虎”落马的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时间轴、树状图、柱状图等多种图表的动态形式,突出展现落马官员的落网时间、金钱关系、贪污数额等关键信息,使用户对于反腐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

增强受众参与感。新华网的网页产品《2015政府工作报告与我》就很好地体现了用户的主动获取和信息的定制化。产品的主页很像一个登陆界面,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的年龄、职业、户口所在、年收入、消费等几项个人资料,就可以自动生成一份个性化的政府工作报告,让网民结合自身充分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这种互动参与的形式比一般的图表呈现更能调动网民的积极性。

4. 手机交互:新闻报道的变革

2014APEC会议期间,一则《习近平和奥巴马是这样夜游中南海》的HTML5报道在微信朋友圈一夜走红,而今年的“两会”期间,HTML5的创新报道格外火热,媒体在移动端的战争可以说就是HTML5的战争。HTML5到底是什么?事实上,HTML5是针对超文本语言HTML的第五次修订,以使网络标准达到当今的网络需求。通俗地说,H5是一种创建网页的方式。它可以让手机网页看上去更加炫酷,功能强大、互动灵活。H5技术带来的是整个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

游戏化体验。H5交互产品的初始形态还只是像幻灯片一样具备翻阅的形式,像电子贺卡一样具备图片、音频、视频融合的内容,但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手机交互报道打破了固有的形态,更加具有游戏化体验的H5产品频频打破用户对于时政报道的认识界限。H5互动小游戏不需要下载任何的应用,通过微信链接就能浏览,并且能够体验到和游戏应用一样的效果。例如人民网“最强大脑之赶考两会”用答题闯关的形式,加深读者对“两会”常识的了解。腾讯网开发的“猜成语,赞习大”结合了风靡一时的看图猜词游戏,用成语来总结习近平主席的个人品质和工作成果。在手机交互的游戏化方面腾讯网的经验最为丰富,本次“两会”共推出19个手机交互产品,紧紧围绕主题并突出游戏特色。

虚拟人物报道。为了让全国“两会”报道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可视化报道中还催生了许多拟人化形象。比如新华社以GDP为引创造了名叫“小七”的暖男,光明日报的“小明”、中新社的“小新”也相继横空出世,其中在手机交互作品中,光明网的炫融特刊的“小明”尤其出彩,在整个“两会”报道中,光明网所有的手机交互产品都借助了“小明”的形象,对“两会”相关的内容进行报道和解读,比如《听小明讲立法法的故事》《法治中国我们一起来点赞》,并且这一形象在“两会”结束后还将继续沿用,继续出现在光明网的融合报道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