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通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经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同意,华体会娱乐场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于4月22日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为中心,旨在构建“政产学研”的崭新协同创新平台。
从4月1日新华社重磅消息发布之初的欣喜,到如今回归平静与理性,我们应该思考,站在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高度,背靠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应关注哪些重点,我们在其中又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研究雄安新区?
研究院成立后,我们通过组织专业人员系统梳理雄安新区相关资料,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发现这些区域文化积淀都非常深厚,但都面临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发展现状令人担忧的问题。新型世界型城市群的建设,文化不能缺位。面对千年大计,高校应该有着自己的独立判断与思考,为国家大政方针的顶层设计出谋划策。
我们在学术科研活动中经常讲到“顶天立地”,所谓“立地”就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做在大地上,而“顶天“则是在面对这种国家战略决定和重大发展时,我们要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抓住机遇,与时代同步。现在的大学里,尤其是人文社科相关学科,学生调研实操的机会少之又少,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无法紧密结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要想抓住机遇,就要与时代同步发展;想要与时代产生共鸣共振,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一些人忙着观望、解读和点评雄安新区的时候,有一批人已经脚踏实地深入于此,用脚步和汗水丈量着这片热土。
研究院在成立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对于涉及到雄安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组织了来自经管学部各个专业的41名专业教师与121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搭建了跨学科联合调研队伍,两次深入雄安开展地毯式田野大调查。走访28个村庄,15家企业,采访了当地农民、渔家、企业管理者、教授、手工业者、小商贩等百余人,完成200多篇调研手记,30多篇研究报告,留存4000张照片,获取第一手资料,呈现出最真实和鲜活的雄安新区。
通过调研证明,许多实际情况与我们最初的想象不太一样,经过几次的实践和系统的分析,我们对于雄安新区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不断被修正,被更新。我们始终要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国家的千年大计,所谓赶超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的又一个新型城市群的建设,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科学的顶层设计。
目前,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的第一本《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已经于6月2日正式出版。随后关于此次百人大调研的研究成果《图说雄安》《记录雄安》《雄安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卷)也将相继出炉。如今面对那一片片麦田和一望无际的白洋淀,我们有了更多想象与思考,更加理性,更加坚定。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的使命与角色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不仅仅要研究雄安新区,也要承担起高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责任。教学科研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这不是一句空话大话,而是关系每个人的重大事件;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跻身国际学术研究前沿需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我们要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探讨创新科研新路径。
高校智库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一定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雄安新区的智库中一定要有文化研究者的介入。如何整合好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非遗传承、人文风情,能够让雄安的老百姓通过新区建设在文化上真正拥有获得感?如何充分激活这里的文化积淀,并建设完善的、能够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等都是智库未来要思考的问题。以安新县三台镇58个村落为例,这58个村落的梳理就是58部村史,对于学校来说则是58项课题。高校应该主动担当,智库更要贡献力量,青年学子应该把今后的学术发展和个人创业同雄安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跟随时代脚步。
面对雄安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与时代同步,增强自身实力与之对话,向之学习,我们需要高标准对标国际,全方位融入国家战略需要。你来了,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不拘一格请英才,只要能做事,研究院将会给你一个舞台。
(作者为华体会娱乐场 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