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地球一小时”节能活动如约而至,全球各地的人们纷纷参与进来,关掉身边的电灯,支持节能环保活动。
小小的灯光究竟能够消耗多少能源?“图书馆一共4000多盏灯,如果全部换成节能灯,一年便可节省24万度,折合资金接近12万。如果其他公共场所,包括地下停车场、游泳馆、办公区域等,都能参与进来,那么经济、社会效益更加可观。”后勤严文明副处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我校从去年便开始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并且进行节能监管平台建设。该平台将为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中传学生节能观念: 总体较好但仍存问题
4月初,校报发起了“中传学生节能观念”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的节能观念总体较好。然而在访谈中,也暴露出我校学生节能观念存在不少问题。
当看到水流不止(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有98.21%的同学选择立即关闭或提醒相关负责人、拨打报修电话;如果作为最后一位离开教室或寝室的同学,有89.29%的学生选择“通常会随手关灯”,较少同学选择“偶尔会随手关灯”;这样自觉的环保观念,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您的环保知识来自哪里”的问题中,87.5%的同学选择了“学校教育”,在所有选项中是比例最高的。此外,另有 73.21%的同学选择“家庭熏陶”,53.57%的同学选择“社会氛围”,39.29%的同学是“受朋友影响”,26.79%的同学从互联网中获取环保知识,8.93%的同学在社团组织中形成了环保意识。可见学校、家庭、社会氛围对环保观念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以下两种观点中——“虽然个人的力量绵薄,但对全社会的环保也是一种贡献和支持”和“靠一个人的努力,是没有实质性质变的,终究是徒劳无功”——有 87.5%的同学倾向于支持前者,普遍认为个人的努力很有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节能环保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时常不能意识到或者不能坚持。比如同学们对于纸张 双面利用的观念较为薄弱,如果没有特 殊要求,53.57%的同学在复印(或打印)资料时很少会双面利用纸张等等。
在环保观念上出现问题后,76.79%的同学认为这是因为大家习惯了现代生活,迷恋大量使用能源资源所带来的便捷。64.29%的同学觉得自己受限于人际关系的压力,不敢与众不同,在聚会等过程中往往随大流,使用一次性餐具、大量剩饭剩菜。有35.71%的同学觉得大学生节能环保的问题出在“认为个人力量太小、花费在节能环保上的努力没有意义”。还有33.93%的同学认为是因为“本身缺乏环保知识,对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
节能设备+节能平台: 奏响节能进行曲
为了在满足校园正常教学与科研能源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水、电等能源的不必要消耗,响应国家“建设低碳校园”的号召,我校专门向财政部、住建部申请了面向高校,旨在推进节能型校园建设的节能监管平台建设补助项目。在节能项目建设中,更换节能设备的同时,建立能源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掌握校园水、电、暖、气能耗的实时数据、对校园各种能源系统进行分布式监控与集中管理。
图书馆二层改造完成的节能灯
据后勤副处长严文明介绍,目前已经推广的节能设备覆盖了校园各个角落,包括LED照明灯具改造、卫生间节水改造、路灯智能控制、空调智能控制等,每一个项目都能产生显著的节能效果。教室里,LED照明灯的耗电量较传统设备节约50%以上;卫生间内,节水改造系统通过优化调整便器冲水结构和冲水形态,提高冲刷效率,减少用水量;校园道路上,分布着130盏路灯及3个路灯回路,路灯智能控制设备能根据实际需求对路灯任意分组并设定多种控制预案,大大减少用电量;而面对空调这一能源消耗大户,空调智能控制体系通过调控“时间+温度+人感”方式,实现了主要建筑内单体空调的电量控制。一个设备的更换也许对节能没有太大改变,但如果把学校众多设备、众多场所都纳入到节能校园工程中来,其作用非常显著。
分体空调智能控制器
作为节能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能监管平台建设与节能设备推广同时进行。能源监管平台的建设,大大增强了对校园能源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掌握校园水、电、暖、气能耗的实时数据、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对校园各种能源系统进行分布式监控与集中管理。目前,我校从2016年1月启动的能源监管平台一期项目基本完成,正在上线试运行,二期项目于2017年1月份开始推进建设。
7号楼学生服务大厅的监管平台
一期建设项目的节能监管平台为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数据支撑。它主要对南、北院 87幢建筑的水、电、暖用量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分类分项能耗统计与分析、指标管理、重点设备管理,统计报表、能耗报警、节能管理专家等功能。严文明副处长坚定地说:“通过平台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整个校区的用能趋势,分析不合理用能,从而调整用能方式,减少能源浪费。”
环保路远,观念先行
对于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节能设备和节能平台项目,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从调查来看,在我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项节能工作中——例如 LED灯具改造、节能路灯改造、节能空调改造、节水设备改造、能源监管平台建设等——有46.43%的同学选择了“都不知道”,反映出同学们对节能校园工程的认知程度较低。而下一步如何引导同学们使用节能设备,增强环保观念,更 应该举全校之力而为之。
“建设节能校园,设备改造固然重要,但设备使用者的实际行动更是不可忽视。” 严文明副处长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在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节能减排是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青年环保意识的培养对社会节能减排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而老师则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和引领,高校理应成为节能减排最好的实现空间。随手关灯,节约用水,这些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口号,现在听来,已经不仅仅是培养良好习惯 那么简单,更多了几分责任感与使命感。
确实,虽然节能减排是一个国家级的重大命题,但对于学校师生来说,一点一滴的节能行为,都可以推动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氛围,助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比如,离开宿舍、教室时要随手关灯;尽可能减少办公能耗,合理开启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发现水龙头有损坏、漏水等问题及时拨打学校维修电话3000报 修;自觉养成节水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教师办公室打印、复印等提倡双面用纸,修改文稿更多在电脑上进行,减少纸张消耗;倡导绿色出行,多乘骑公共交通工具等。在采访中,15 级的覃春桃也这样号召身边的同学:“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节能意识,不能只靠学校要求,我们平常都应该注意,像厕所的纸巾,总看到有人一次拿特别多,只用一点就全扔了,很可惜,希望大家都能节省一点。”
采用先进的技术节能手段,引进节能设备,完善校园节能设施,将能耗监管具体到每栋楼每个宿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贯彻节能减排的理念,是建设节约型绿色校园的必经之路。师生培养节能意识、观念并付诸行动,从细节做起,则使得节约型校园建设更加掷地有声。相信,有了这样的双管齐下,可持续理念必将深入人心,我校的节能减排工作也会风生水起。
【他山之石】
节能措施: 其他学校怎么做?
中国教育网的建设低碳校园相关文章社评写道“高校建设节能低碳校园还应借鉴国内外高校建设低碳校园的做法。”国内外的许多高校在节能校园建设上采取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北京大学为推行校园节约用水,先后累计投资80万元,实现全校8口自备井用水自动化控制,根据全校用水量变化情况,对水井的开启及抽水量进行实时控制。投资20余万元将校园里共计6000余只的旋转式铸铁水龙头改装为陶瓷芯式龙头,年节水10万M3。北京大学引入浴室智能卡计量收费系统,并号召学校的团学组织对学生开展节能环保宣传实践等活动以增强同学节能意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2004年以来推进节能校园建设,实施了中水处理、平改坡及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水加热、地源水源热泵系统等推广节能设备措施,并且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了校园智能化能源监管平台建设项目,以实现全校的节能指标化、能耗数据化、管理动态化、数据可视化目标。
山东建筑大学推行利用现代科技建设节约型校园。在节约和循环用水方面,目前,山东建筑大学2500亩的校园里,绿化喷灌、道路清洗等全部使用中水,全校21座楼宇的冲厕也全部使用中水,学校人工湖也用中水补给,全校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并且山东建筑大学更是利用学校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国内高校中建设了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建筑,实现了光伏技术与建筑技术的结合。此外该校还建设了2300平方米的生态学生公寓,采用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供应空调、 通风、热水和公共照明的能耗需求,大大减少了用电量。
麻省理工学院在全校推行《校 园能源计划》,通过校园可持续能源的实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投资节能,提高在校园的能源生产和使用的能源效率,应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在校园建设和发展中的可持续设计,实现建设节能低碳环保校园。
耶鲁大学推行“绿色校园”建设项目。对校园能源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号召全校师生节约用纸,减少纸张消耗;在校园中设立负责回收利用的工作部门,学生可将自己的旧物交至此部门,或者由相关工作人员在校园内巡回回收旧物,以便进行旧物回收再利用。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