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笔者曾经写过一篇《网络围观:期待聚合正能量》的文章,发表在《学习时报》上,文章对网络围观的含义、特征、本质等进行了探讨,对网络围观“如何聚合正能量”提出了初步思路,没能提出有效建议。随着研究与思考的深入,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网络围观聚合正能量,这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政策、法规、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这里仅就网络围观的主体——网民如何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提出一些看法与思考。
积极发声,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本是已故知名作家王小波一篇杂文的题目。王小波在文中认为,保持沉默是中国人的“通病”,但是在“话语即权力”的时代,保持沉默即意味着“放弃了权力”,如果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就会不自觉地成为了“弱势群体”。他呼吁,每个人都要违背多年以来的“积习”,奋力挤入“话语圈”,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这篇文章创作于1996年,其时互联网虽然已接入中国,但文章内容与网络全然无涉;不过,他提出的“沉默的大多数”这个现象,相当准确地反映了互联网快速普及时代网民习惯于沉默“围观”的现实状况。
早在1974年,德国学者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即提出了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这样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沉默的螺旋”理论从学理上揭示了造成网民“沉默的大多数”的内在原因,更从实践上指出了网民积极主动发声的重要性。这一理论在网络围观时代极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快捷、多维、复合型传播态势,世界任何一地的突发事件通过网络传播,瞬间就可能成为网民的关注焦点和舆论热点,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点击表明态度”的互联网上,各种观点竞相涌现,有交流也有交锋,有融合也有激荡,有支持也有反对。但现实往往是,与众多的网民相比,就突发事件发表言论,在热点新闻、焦点事件后面发表观点、跟帖的仅仅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网民都在保持沉默。这意味着,舆论的制高点往往被那些不愿沉默、率先发声的少数网民所占据,他们成为了网络舆论的“强势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公众的主观判断和意志。如果这些率先发声的网民观点正确,有理有据,表达理性,用语文明,当然能增添网络正能量;反之,则会误导网民判断能力,激发网民非理性情绪,甚至引发社会不测事态。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一方面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成为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较量的主要阵地。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社会破坏分子的捣乱,面对网上形形色色错误言论与丑恶现象,广大网民既要勇于发声,主动发声,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又要善于发声,理性发声,只有人人争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网民“大多数”,互联网才能真正清朗、干净起来。
理性发声,做好“关键少数”
“关键少数”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来的。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而论之,在互联网上,在网络围观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个“关键少数”,主要是指那些率先发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包括部分网络大V。
前面提到,互联网虽然是一个开放平台,每个人都拥有发言权力,但是基于网民身份职业、立场倾向、知识层次、活跃度等的不同,客观上造成了网民影响力的分化,能够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大V的毕竟是少数。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沉默的大多数”的网民现实,在网上起引领和导向作用的也只能是极少数,其他的绝大多数网民要么保持“沉默”,要么随着这些关键少数“起舞”。这就表明,作为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大V在网络上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他们的立场言论正确理性与否,左右着一般网民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络舆情的性质与走势,这种影响力甚至延伸到网下现实社会中。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网络围观群体中的“关键少数”能量不可忽视,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当前网络言论及“围观”现状来看,一些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特别是一些自诩为“公知”的网络大V,常常置法律于不顾,弃良知于脑后,不时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如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禄宝,以及最近的任志强之流等等。他们或无中生有、肆意捏造,或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或借题发挥、发泄不满,或煽风点火、制造混乱,有的甚至充当“网络推手”、谣言先锋,打着“求证”、“还原”、“求辟谣”等旗号,煽动网民不满情绪,误导网民判断,制造社会事端,谋取个人利益。一些所谓公知大V在网络上极力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推崇普世价值,美化宪政民主,诋毁党的形象,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显而易见,这样的公知大V绝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关键少数”。
做好“关键少数”才能引领大多数,对领导干部是如此,对于净化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也是如此。如何把网络围观破坏力转化为建设力,把网络围观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大课题。作为网络上的“关键少数”,特别是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大V,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珍惜自己的网络话语权,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发挥好“关键少数”凝聚人心、激发正能量的带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带动更多网民理性发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造就自己的网络大V、网络意见领袖,让他们成为网络围观中引领舆论、传播正能量的“关键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