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为先导的互联网不仅呈现出一种技术性,其技术的迭代性、兼容性和测试性所衍生出文化的寓意,更加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从宏观而言,互联网的文化氛围是当下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心理等元素共同聚合投射的“生态场”。互联网文化环境中既有迅速围观的平台机制,又有个性表达的自我诉求。既有更新迭代的信息“涌现”,又有静候守望的技术“缓冲”,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总处于测试状态。在新的背景下看互联网文化的特征,并探求这种文化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社会心理机制和公众思维方式,将对现实生活具有深远意义。
一、互联网技术:文化衍生的推力
随着技术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超越了其本身的工具属性,而更加具有社会性。法国哲学家雅克·埃吕尔(Jacquese Ellul)认为:“当代技术对文化整体的巨大冲击,使人类无法再漠然置之,转而专注于技术对作为整体的文化的意义,它构成了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全方位渗透,本身已成了目标,成为不受驾驭的独立实体,甚至成了我们的主人。技术改变了文化,使它成为任何东西在其中都与技术相关的技术文化。”
技术本身亦是一种文化,正如凯文?罗宾斯和弗兰克?韦伯斯特所指出的:“对技术问题进行文化讨论的先决条件,是不仅把它们作为技术和经济现象来理解,还要把它们作为文化力量来理解。”技术精英通过技术的创新为参与网络文化的大众建构了不同的社会关系和感觉方式,技术又具有不断更新的特质,技术的发展总是基于自身的不断否定基础之上,所以网络文化先天就具有不断自我否定的更新特质。
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的存在,从网页的刷新到软件的更新迭代,从PC客户端到移动客户端,从站点链接到聚合推送,其技术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技术的迭代性增强,技术的更新有着周期短、频率高、功能强的特点,功能模块的不断完善和推进,都是技术的迭代呈现。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因为迭代周期加快,没有一项创新能够取得永久性的收益,能够管用的时间越来越短。看看几年前的戴尔直销模式,诺基亚的科技创新,摩托罗拉的营销创新,这些热乎乎的创新者们一旦成为中规中矩的非异类,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增长的势头。同时迭代思维正是迭代技术催生的,“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纠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第二,技术的兼容性扩大,越来越多的应用上线,需要的是越来越强大的技术属性的磨合和兼容。Win10被曝兼容Android应用。第三,技术处于不断的“测试”中,技术的更新和推进正是依托一次次的不断尝试,在发现bug,解决bug的循环上升进程中,实现不断的技术升级。由于互联网产品的体量轻,相对分发成本极低,再加上不需要部署在客户端,让灰度发布(选取部分用户发布,仅仅部分用户看的新版本)成为可能,于是这种优化—灰度发布—纠错—优化—发布的循环升级模型,也成为互联网的升级的标准。
互联网技术虽具备工具理性,即可用性,但随着技术使用习惯的渐渐固化,以及所服务的用户渐渐培植的技术依赖和惯性思维,再贯之以社会文化心理、政治经济要素,互联网由技术模式衍生出的惯习便成为一种文化的表征。在当代,技术与社会之间、技术与政治之间、技术与文化之间再没有截然的界限,人类生活在许多方面都依赖于各种技术装置和系统,而这些技术装置和系统又造就了人的现代生活。此处的“技术文化”包含了双重意义:一是技术成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四周到处都是技术装置,我们生活在技术之中;二是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变成了形成我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理想的主导力量。技术迭代性培植的更新文化、缓冲文化,技术不断测试衍生的纠错文化正体现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