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九十四年风雨砥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弱到强,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先进文化建设的重任,不断推动文化建设向前发展。今天,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展望文化建设美好未来,以此来为党庆生。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作为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建设、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九十余年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完善,这个过程中有挫折也有发展。
来时的路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小览
NO.1 混沌与交锋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正逢中国新旧文化交锋,各种思想不断碰撞的混沌之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新文化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发展,更加重要的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许多如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都是自新文化运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其把运用到革命实践当中去。
NO.2 那片坚守的文化阵地
中国共产党在党成立初期斗争残酷异常的年代依然不忘文化发展这块阵地。
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面临严峻的困难,但仍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及各根据地在文化建设,尤其是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创造出了辉煌业绩,在普及文化教育、繁荣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努力。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大力加强根据地文化建设,以文化发展繁荣促进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建设,凝聚起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NO.3 义不容辞的文化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文化建设的恢复发展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十年期间,党在总结建国初期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引导文艺、科学等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十年文革,文化建设严重受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拨乱反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出现新的转机,文化建设重新走上正确轨道,并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实现了对文艺思想的拨乱反正,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
NO.4 万花筒,文化建设蓄势待发
改革开放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党对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方针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为标准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不断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导向下,我国文化建设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成果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