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中国共产党94年风雨砥砺的文化建设之路

发布时间:2015-07-02浏览次数:165文章来源:文化发展研究院

勾勒蓝图对文化建设的反思

砥砺九十载,幸福亿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吸取教训,积累成功经验,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逐渐发展成型,时时刻刻用文化服务于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回顾党的文化建设,我们还需进行深刻反思。

第一,回顾党的文化建设历史,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异常辛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只要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理直气壮、全神贯注,文化建设均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因此,我们要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而在这一方面,党要身体力行,把文化建设抓好抓实,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开拓创新。

第二,文化建设不是权宜之计。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文化建设起了巨大作用,不论是左联,还是抗战时期延安文艺座谈会,文化建设都是革命工作的重要保证。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更是国家软实力、硬实力建设都离不开的重要方面,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所以,文化建设是绝对不是权宜之计,绝对不是搭台唱戏的形式主义。

第三,要寻找文化建设的规律。文化建设不是搞政治运动,不是大战役,她润物细无声,通过找寻文化建设规律,我们要在文化建设中找到那些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管理文化建设的人,一定要懂文化、了解文化、爱文化,要能够和文化界人士打成一片,想其所想、述其所说,一切从文化建设的规律出发,这是文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恰恰在这方面,我们的领导干部还需要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文化新现象层出不穷的今天,文化的动态式管理需要在遵循文化建设规律的前提下不断跟进。

第四,在文化建设中要始终铭记“我是谁,为了谁?”。在实行“双百方针”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提出的为工农兵、为广大人民群众、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是谁?为了谁?”,反思今天文化建设,这一根本性内容似乎并没有牢牢抓住。现在所表现出的文化泛滥,尤其是一些不健康文化的传播,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牢牢把握“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方向。

第五,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当下的复杂性。在这方面我们存在很大的不足。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是广泛而深刻的,它不是技术变革,而是思维的颠覆、社会管理的颠覆,传播理念的颠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真正了解文化现象的特殊性以及文化建设的新问题,并创造性的提出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是考验执政党的重要方面。

在互联网时代,以传统的方式与观念来认识文化现象,传播文化理念大错特错,因为,文化传播的时代环境已经改变。凭借媒体的权威性来获得人们信任与认可的年代已经过去;仅仅依靠一纸红头文件就可以将人统一在一个规范的核心价值体系之内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自上而下传达、受众被动接受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因此,通过现代的沟通手段,让人们发自内心并以非常轻松形式来接受,才是文化建设、文化传播的关键。

第六,青年人是文化建设的未来。抓主流、抓领导干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但未来终究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年轻人的思维是全新的,这几亿年轻人生在互联网环境,成长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中,他们没有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对比,也没有对中国百年苦难历程的深刻感受。随着西方的电影、大片、动漫等文化产品的不断涌入,西方的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的浸入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文化细胞当中,他们被西方文化全面、复杂的渗透,影响深刻。这足以看到文化建设对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性,文化立国、文化强国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把它实实在在的落地,要从年轻人抓起。

第七,要冷静看待文化建设的现状,理性剖析文化建设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文化建设方面却存在脱节,与我党前六十年,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文化建设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今天,值得我们反思的内容太多太多,在曾经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形成文化的高度认同、高度自觉,这却是目前还没有实现的。

今天是党94岁的生日,回顾党史,回顾党文化建设的历程,要从当下文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冷静看待,寻找不足。六年后,我们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已经有了8000多万共产党员,有着雄厚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社会主义建设局面一片大好,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性回顾与梳理文化建设,找到文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 作者系我校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相关转载:

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7/01/t20150701_5813614.shtml

人民网文化频道: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701/c87423-27236946.html

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culture/2015-07/01/c_1115781328.ht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