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者》:以培养学术人才后备军为己任

发布时间:2015-06-16浏览次数:2154文章来源:宣传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校研究生会曾经总结过“研究生四件事”——搞学术、找对象、谋前程、会生活。

“搞学术”排在首位,是研究生的“以学为术”的生动体现。为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研究生会付出了诸多努力,如每年金秋时节组织的学术节、每周一讲的博士后论坛、各类主题的讲座等等。搞学术必须有学术阵地,在研究生院和校团委的支持下,研究生会创办了一份学术期刊——《传者》。

《传者》作为我校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平台,它发布的学术论文体现了我校年轻学人的学术水准,同时也反映着其学术品格、学术追求与精神风貌。在《传者》今年3月刊的卷首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坚守格物致知的箴言,知其然而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挣脱大众盲从的喧腾,以新锐独立的思想、严谨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律情怀中的思想自由,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一切的变与不变,究竟来自何方,将要去往何处。

这样一份既有情怀又接地气的学术期刊,其办刊背后必定有许多的故事,新闻中心记者就此采访了《传者》主编,14级传播学硕士戴晶钰同学。


编辑部:期刊就像我们的“孩子”

随手翻开一本《传者》,设计精良的封面和彩页,有序大方的排版,一篇篇严守学术规范的论文,分布在“传媒聚焦”、“学理审视”、“名家访谈”、“专题研究”、“国际视野”、“文化视角”等栏目。谁会想到,这样一份期刊全部是由校研究生会期刊部的研究生们一手打理。

《传者》编辑部现有13名研究生,担负着主编、编辑、设计、新媒体运营等职责。一本刊物从组稿、编辑、设计到出版,是一个非常琐碎、反复的过程,但在编辑部同学们的齐心协力下,每次编刊都有条不紊、如期推出。这得益于编辑团队专业、高效、负责任的合作。

关于期刊出版流程,戴晶钰介绍,每期刊物出版前一个月的月初是截稿时间,收到的来稿少则40余篇,多则近百篇。这些稿件都是各专业研究生们努力“搞学术”的结晶。主编将来稿初步筛选后,按研究领域分类整理,再一一发给相关领域的学术顾问。学术顾问从中拣选出最优秀的3篇左右论文,并附上专业的学术评价及修改建议。接下来,编辑们还要联系论文作者,根据专家的修改建议做进一步修改。论文全部确定后,编辑部开始进行校对、排版、设计等一系列流程。到了最后的印刷环节,为保证质量,要先印一本样刊,经确认无误,才进行最终的刊物印刷。

《传者》是学术季刊,虽然期数少,只有薄薄的一本,但每篇文章都经得起学术的检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很多学生都是从这里走上学术之路的。对于《传者》的编辑团队来说,他们在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编辑技能和学术视野,更多的是一份对学术的情怀与责任。

顾问团,学术质量的把关人

《传者》每篇文章的文后都会附有一则“名师点评”,这些“名师点评”既彰显着入选论文的质量,保证期刊的学术水准,也体现了专业导师对研究生新秀的热情提携和支持。学术顾问们的点评各有侧重,或是细致入微,或是一针见血,让作者和读者知晓文章的优点和不足。观照《传者》上发表的优秀论文与“名师点评”,年轻的学人们可以把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选题角度等,非常有利于学术能力的提高。

《传者》现在有7名学术顾问,分别是电视学院的刘自雄老师、顾洁老师、周逵老师,文学院的白岚玲老师,新媒体研究院的曹三省老师、张斌老师和《现代传播》编辑部的张国涛老师。戴晶钰介绍,《传者》的学术顾问们都是义务劳动,非常热心于研究生的学术提高,有着很强的责任心。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还要帮助《传者》拣选优秀论文并认真点评,让人十分感动。戴晶钰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白岚玲老师曾经在凌晨近2点发邮件给《传者》,不仅拣选出了优秀的文章并写上详细的点评,对于那些没有被选上的文章,她也细致地分析了论文的缺点是什么,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完善。“顾问团老师的学术敬业精神和严格把关,是我们办好刊物的保证,也是激励我们办出精品的动力。”戴晶钰说。

在去年的学术节上,在被问到怎样才能在《传者》上发表文章时,《传者》编辑这样回应道:很多人觉得期刊是学术成果、学理思维的结果呈现,但《传者》提供的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展示场,更是学术成长的历练场。只要你的选题好,或者研究思路好,经过评审老师的专业审核,你的论文一定会榜上有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