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如下的一种艺术族群:人类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想象,与特定的材质和形式相结合,表现出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特殊世界,造就了音乐、舞蹈、文学、建筑、雕塑、绘画、戏剧等蔚为壮观的艺术族群。这一族群曾长期而稳定地构成了人类艺术世界的全部内容。
然而,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的勃兴、大众文化与现代性的塑成,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终究出现了分流。分流的起点是19世纪上半叶摄影的诞生。这一分流从微小到磅礴,逐渐形成了另一庞大的艺术族群,这便是由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组成的艺术集合。虽然这些艺术形式在创作、作品和接受方面具有艺术的共性,同样基于特定的材质与形式,运用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想象,表现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特殊世界,但它们更拥有着与先前的艺术族群具有鲜明区分的三大特征: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作为当前最能融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传媒艺术深刻地建构和影响了人类艺术的格局和走向,成为当前人类最重要的审美对象和审美经验来源。
今天,面对上述既相通又有显著差异的艺术族群,以及由这两大艺术族群造就的完全不同的艺术景观,从艺术史和艺术学的意义上,应该如何进行命名与认知呢?如果我们可以将历史最为悠久的那一艺术族群命名为“传统艺术”的话,那么,与此相对应的另一艺术族群,或许以“传媒艺术”命名最为恰当。
一、传媒艺术的概念
1. 对传媒艺术的界定
在广义上,古往今来,艺术创作、作品与接受这一艺术活动过程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广义上的传媒方得以达成,如此所有的艺术都可称为“传媒艺术”,这一广义概念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在狭义上,传媒艺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成为传媒艺术诞生与发展的基础;大众传媒的勃兴所带来的人类传播方式变革,成为造就传媒艺术独特品性的关键;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变革,成为传媒艺术释放其能量与价值的土壤。它们共同为传媒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构成坚实的推力和宏阔的背景。
2. 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的三大基本特征
与传统艺术相比较,传媒艺术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其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这三大基本特征是从19世纪摄影艺术的诞生开始逐渐显现的。正是因为这三大基本特征的日渐凸显,从而使得传媒艺术构筑起自己迥异于传统艺术的独特而别致的景观。
(1)传媒艺术的科技性
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现代科技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和传播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说来,指的是现代科技在介质、材料、手段、方法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深度介入,对传媒艺术本体形态和价值实现等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传媒艺术科技性的发展轨迹,从材料与介质来看,走过了从原子到比特的历程;从手段和方法来看,走过了从机械、电子到数字的历程;从传播方式来看,则走过了从点对点、点对面到点面互动的历程。不可想象,没有光学技术和感光材料的进步,会有摄影和早期电影的完形;没有电子技术和电子设备的进步,会有广播电视艺术的完形;没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设备的进步,会有各类数字媒体艺术的完形。
(2)传媒艺术的媒介性
传媒艺术的媒介性,主要指大众传媒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和传播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来说,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功能特征在传媒艺术中的突出显现。
传媒艺术媒介性的发展轨迹,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传奇性到日常性的历程;从社会动员的角度看,则经历了从思想批判主导,到现实干预主导的历程。由于传媒艺术与大众传媒互相依附,从而导致大众传媒强大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等能力与特质,也自然地赋予了传媒艺术,使传媒艺术在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方面,不论是规模还是强度,都是传统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3)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
传媒艺术的大众参与性,指的是与传统艺术相比,艺术接受者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所体现出的更加积极、主动、庞大而深入的参与特征。
传媒艺术大众参与性的发展轨迹,从受众角色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被动伴随者到积极介入者的历程;从受众地位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无足轻重到不可替代的历程;从受众作用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一般性影响到决定性影响的历程。由于这些变化,使得传媒艺术的接受者参与和传统艺术的接受者参与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差异。如果说传统艺术更多体现出精英经典、独特个性、中心化、无利害、静观默照等审美效应的话,那么传媒艺术则更多体现出大众化、类型化、去中心化、消费性、娱乐狂欢等审美效应。
3. 为何是“传媒”艺术
在探讨传媒艺术的命名时,我们发现“一般艺术”、“科技”、“传媒”、“大众”等字眼与传媒艺术密切相关。我们之所以使用“传媒艺术”的命名,而不采用上述其他字眼是出于以下原因:(1)与“一般艺术”相比,“传媒艺术”的表述更强调这个新兴艺术族群的特殊性。“传媒艺术”中“艺术”是本质,“传媒”是特质,正是这个特质体现了这一新兴艺术族群的时代性、现代性和当代性。固然,“一般艺术”可以涵盖“传媒艺术”,但如果将“传媒艺术”中“传媒”拿掉,那么这一艺术族群的独特性就被忽略而无法显现,这显然不利于对其特殊规律的认知与探究。(2)与“科技艺术”相比,“传媒艺术”的表述更强调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物的层面和精神层面相结合的全面性。“科技”更多指涉物的层面,更指涉达成艺术形式的手段、条件和方法,而“传媒”则既指涉物的层面和形式维度,更指涉内容维度和精神维度。显然,相对而言“科技”只强调了传媒艺术的某个层面,而用“传媒”来表述则更为全面。(3)与“大众艺术”相比,“传媒艺术”的表述更多指向具体的艺术形态与本体层面;“大众艺术”更多指向艺术的审美风格与取向层面,如大众性、世俗性、消费性等审美风格与取向,以及体现这些审美风格与取向的各种艺术形式,这不仅涉及传媒艺术,也涉及传统艺术。
此外,虽然中文中“媒介”、“媒体”和“传媒”都对应英文的media一词,并可与mass组成mass media;但就其中文的意义和指涵而言,三个词是有差异的。“媒介”一词的形式、材质和介质的意义更重,“媒体”一词更多地含有物化载体、技术手段或媒体机构/平台的意义;这两个词的整体性、综合性、宏观性、抽象性不及“传媒”,而且“传媒”一词还带有更强的“传播”意味,它更贴近、也更能概括这一新兴艺术族群的性质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