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界:向民众传播“战争责任意识”
当时唯一一家广播电视媒体是日本放送协会(NHK)。NHK在创立之初即是政府媒体,在二战时期充当日本军部宣传机构的角色。二战期间,NHK没有独立的报道采访体系,只是机械地播放同盟通讯社的新闻,成为向受众传播法西斯主义的工具。NHK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其人事由通讯院决定,其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意识和觉悟。因此,NHK内部并未出现追究战争责任的声音、气氛和举动。
广播处对NHK的机构和人事进行了大幅改革,民间通讯局(CCS)也对NHK发布了改革指示。1946年1月,NHK成立放送委员会,高野岩三郎当选委员长。劳动者代表为荒畑寒村,妇女代表为加藤静枝、宫本百合子,他们都是反法西斯势力的放送委员,反映了GHQ反法西斯的强烈改革意图。在节目制作方面,NHK也进行了空前的改革,试图摆脱官方广播电视的恶劣形象。NHK推出的很多节目让日本国民耳目一新,“放送讨论会”节目涉及天皇制等一系列政治性、社会性论题;“真相如此”(后改名“真相箱”)节目揭露了二战时期日军的种种暴行。这些都是二战后期NHK颇具代表性的节目,旨在向日本民众传播“战争责任意识”。
新兴媒体:GHQ大力培植的战后舆论力量
谈及战后日本报界,就不能不提新兴报纸。战后日本大城市的报业市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原有报纸(战败前已存在的报纸)、复刊报纸(1941年因《报纸事业令》被迫合并,战后得以分离、独立,并恢复使用以前的报头报名)和新兴报纸(战后新创办的报纸)组成。战后,新兴报纸大量加入市场,1945年12月到1946年10月间,新兴报纸上升至180家。他们的纸张均由报纸纸张分配委员会配给。当时,原有报纸仅83家,相比之下,新兴报纸的快速发展令人惊叹。
新兴报纸的涌现,得益于GHQ的重视和培植。新兴报纸的记者普遍认为,原有报纸是“犯罪报纸”,战后新时代属于新兴报纸。因新兴报纸没有历史包袱和牵绊,GHQ对其寄予厚望。日本战后的第一份新兴报纸,是同盟通讯社原编辑局长松本重治于1945年12月创办的《民报》。该报创刊后立场新锐、论点大胆,经常触碰敏感话题,在日本报界首次公开讨论天皇制的存废,并在社论中涉及天皇是否应认定为战犯以及逮捕天皇等问题。同时,该报总编辑长岛又男在接受CIE采访时表示,该报与任何外部势力均未有合作关系,其能支持的政党只有社会党和共产党。
积极推动媒体民主化的CIE对《民报》这样的新兴报纸寄予厚望,而比《民报》更受重视的是《赤旗》。这份报纸在二战前曾发行过,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份复刊报纸;不过其在战前的合法发行历史极短,因此也可将之视为新兴报纸。《赤旗》长期呼吁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媒体活动,并认为这种活动能够让日本摆脱军国主义色彩。
在出版界,1943年日本的出版社有4751家,因出版事业令,大量出版社被撤销或合并,到1944年3月锐减至1199家。其后,受战争和经营形势的影响,1946年日本出版社仅剩941家。战后,日本出版社数量快速回升,1947年激增至逾3000家,1948年约为3500家。新创办的出版社快速增加,其增加规模甚至超过了新兴报纸。
在新兴杂志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从美国引进的《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该杂志于1946年6月创刊后,刊登了大量与美国信息和文化相关的内容。因日本民众对这些内容非常关注,其发行量快速超过100万,远超其他杂志。在这些美国杂志日本版的创刊和发行背后,尽管看不到GHQ的积极推动,但可以想见,正是考虑到这些介绍美国文化的杂志有助于推动日本的民主化,GHQ才允许其创刊发行。
在广播电视领域,战后诞生的新兴媒体是于1951年9月投入使用的民间放送广播。虽然经历很多曲折,但GHQ从未放弃开放民间广播的设想。与对新兴报纸和新兴出版社的期待相同,GHQ也对民间广播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虽然NHK负有战争责任,但其在战后依然占据垄断地位,GHQ希望能有民间力量与之抗衡,民间放送广播自然受到重视。
二战结束后,日本媒体展开了为期半年的民主化和清算战争责任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CIE(Civil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Section的缩写,系民间情报教育局)的支持下开展的。其间,各种改革方案纷纷出台,如推动职员参与编辑和经营活动,促进媒体股权改革,推动创办新兴媒体,成立记者俱乐部等。骚动过后,《读卖新闻》的很多改革措施成为其他报社效仿的典范。不过,到1946年,美苏对立加剧,冷战格局开始萌芽。CIE的很多干部纷纷被替换,其对日本媒体改革的指导和重视急转直下,甚至开始抑制媒体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