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晖:非遗青年传承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4-11-26浏览次数:1165文章来源:《大学生杂志》

因为是社团的第一次公开课又是一个专业的学术类讲座,张金晖担心内容太过专业会很枯燥,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如果第一次公开课就做砸了,那么估计以后很难聚集人气。所以讲座之前,她特意跑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听了几堂苑教授的课程。听课后,她发现苑教授讲的例子都很生动,一点不古板,最重要的是他常常会纠正很多固有的错误观念。张金晖认真地做了笔记,选取了其中她认为有意思的内容,和老师提前做了沟通。她把课堂上听到的,比如哪儿的房子是蘑菇状的?为什么史诗要在固定的时节演唱,不能提前唱?诸如此类有趣的点摘录出来,做到宣传海报上,贴在校园,发布到网络平台上。那天的讲座,三百人的大教室里连中间的走道都站满了人,三个小时的讲座没有人提前离席,都在静静聆听老师的课。第一次活动的圆满成功让张金晖非常高兴,接着她又邀请到郎派面塑艺术的代表人之一张宝琳大师来学校给同学讲座。每次邀请讲座嘉宾,张金晖总希望能有点不一样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能收获更多。有一次她在微博上关注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国鹏,她没想到一个和非遗完全不搭界的音乐主持人,私下里一直在做抢救保护古琴曲的事,当她看到国鹏花了八年时间搜集和录制了各式各样古琴曲,又在多方联系出版,诸多不容易但国鹏一直在坚持着,张金晖马上想到,也许可以请他来给大家讲讲怎样保护传统文化,他是怎样坚持做到的。果不其然,那次的讲座也很成功。

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筹划寒假的重点活动,“寒假期间,我们会号召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寻找非遗项目,下个学期我们的活动会侧重在分享,会邀请同龄人讲自己在关注非遗参与非遗保护中的故事。我们还想做方言分享会。”

 

1.非遗大师公开课之北京面塑,张宝琳老师正在评选同学们的作品

2.非遗大师公开课之北京砖雕,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学习雕刻

                3.非遗大师公开课之金漆镶嵌

 4.张金晖采访北京聚元号弓箭传承人杨福喜老师,了解弓箭制造技艺

爸爸去哪儿?

在做“非遗青年”之前,张金晖对非遗的认识大多来自于父亲,但只是一点点文化上的熏陶、浸染,所学的都是一些边边角角,其实对于父亲,对于这些传统艺人的坚守,她了解得并不深刻。张金晖说,采访聚元号弓箭传承人杨福喜之前,她一直认为虽然弓箭的制作步骤很复杂,但是拥有这样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只要有时间创作,一年可以做很多把弓箭。但她后来了解到,弓箭上有一部分要用到牛筋,这个对于拉弓箭的韧度很重要。而牛筋韧度只能在一定的季节才达到最强,就冲这一点就决定了产量是很少的。也直到这次社会实践采访自己的父亲,张金晖才得知当年父亲建造了国内唯一一座微型古建筑砖雕——吉祥门楼后,曾经有一位日本学者想出高价买断。当时这个日本人想建一个古建筑博物馆,想把张金晖爸爸的作品作为藏品放在那里。那位学者甚至提出,只要她父亲同意,他可以让他们全家去日本,解决孩子的工作、生活等困难,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可是张爸爸断然拒绝了,“爸爸说这个作品如果在日本问世了,就一定会被认为是日本的作品,可是它是我们中国的,我不能做这样的事。”这件事让张金晖深受触动,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能为非遗为父亲做点什么。

“爸爸现在已经是50多岁,眼睛开始老花,我很担心他能不能把那整个四合院做出来。”张金晖说她现在有一个强烈的念头,要和爸爸一起完成这个作品,之前她的志向是做编辑、策展人,现在她只想身体力行为非遗做点事儿。眼下,她正积极准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研究生考试,如果通过考试,她希望能在每个大假期放下一切,一门心思同爸爸一起做砖雕,帮助父亲完成梦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