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鹏: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国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4-09-29浏览次数:1433文章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媒介融合作为一场传媒界的巨大变革,为传媒生态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介的基本面貌为之一新,舆论格局也发生着深刻转型。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不断重塑着传媒界的力量对比,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在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广播电视想要在这场激烈的舆论引导主导权的争夺战当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发展策略调整。结合我国媒介融合和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本文大至政策规制,小至节目样态,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国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能力进行策略分析。


宏观策略分析

一、完善广播电视政策规制

    在我国,媒介规制长期以来处在政府的绝对控制之下,广播电视的频率分配、牌照发放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的规定以及违反相应规定的处罚措施都由政府部门主导。媒介融合作为传播领域内一场影响深远而广泛的革命,打破了过去技术、行业、业务和地域之间的壁垒,重构着内容生产流程、流通模式和市场结构,对媒介规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的背景之下,由政府力量主导的媒介规制改革势在必行,既要规避以上问题,又要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提出新方法,在政策规制上为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保障。

    (一)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依据

    逐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介规制走向完备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说,“广播电视法规体系是国家行政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总体框架应是以广播电视法为核心,以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为主干,以部门规章为基础,以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构成一个由不同效力层次组成的主次分明、门类齐全、互相联系、和谐一体的整体”[]。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为监管机构的融合与监管内容的修改提供依据,进而为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提供法律依据,使管制机构对融合业务的管制有法可依。

    (二)重构规制思路,强调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

    现阶段要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强调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谋求政治性引导与经济性调节的和谐发展。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不动摇,确保政治导向的正确性,对社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的作用。在积极培育重点广播电视单位的同时,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引入合理竞争机制,充分释放在长期行政垄断下被压抑的行业潜力,不仅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走向高品质、多元化,而且有利于盈利模式的创新与开拓,为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三)适当放宽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范围

    广播电视内容规制的主要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多元化标准和节目的品味、道德标准。我国历来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相继出台的“限娱令”、“限广令”即是典型的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作为舆论引导的这样节目形态,如果仍然坚持以前的路子,必然会丧失既有的平台优势。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平台上多样、活泼的节目必然更得受众青睐,为了争取受众,在确保正确导向得前提下,适当放松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限制,鼓励允许不同声音的交流讨论、充分借鉴新媒体报道样态势在必行。

    二、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化

    广播电视产业化,简单来说就是广播电视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纯的文化、精神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规则,向产业经营过渡的进程。广播电视走上产业化道路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其适应国内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对此,我国广播电视的产业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进一步明晰广播电视产业属性

    历史经验表明,推进产业化不仅不会削弱其舆论宣传引导的功能,反而会增强其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符合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规律,提升舆论宣传引导能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果广播电视一味强调其政治宣传功能而在产业化道路上停滞不前,必然在与新媒体的舆论竞争中丧失优势地位,因此在争取平衡宣传与经营功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晰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化进程是广播电视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基础。

    (二)坚持“内容为王”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化、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对广播电视的渠道优势提出了挑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这也意味着在媒介融合这次传媒业地震中,广播电视内容的创意水平和内容生产能力成为争取受众、争夺话语权、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广播电视要实践“内容为王”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推动“制播分离”,逐渐开放内容生产制作领域,逐步引入市场力量;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放置于更广阔的产业链当中,提升其对整个电视产业的整体价值。

    (三)品牌化经营战略

    媒介融合不仅意味着广播电视的内容融合、技术融合、政策融合以及渠道融合,也意味着广播电视的品牌融合。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在文化品牌成为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关键竞争因素的背景之下,广播电视品牌融合成为产业化推进的必然,两个或多个品牌之间联合借鉴,共同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实现品牌形象的双赢。对于广播电视而言,良好品牌的构建首先要以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作为支撑,打造广电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四)拓展融资渠道,创新盈利模式

    在我国,广播电视机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事业单位,日常运作依赖政府拨款,自身缺乏创造经营收入的动力与机制。随着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广播电视逐渐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但是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盈利模式单一严重威胁广播电视产业的稳定性。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这种危险有加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必须加快创新盈利模式,走更稳妥地发展道路。

    三、实施“全媒体”战略

    全媒体的概念是伴随近年来新媒体、媒介融合、多媒体等概念的实践应用而衍生出来的新的媒介形态,强调对不同传统媒介的融合使用。 全媒体生产明显体现了“多”和“全”的特点,其战略的关键就在于要逐步转变传统观念、借助新媒体,覆盖尽可能多的受众、同时基于专业的受众市场调查和划分、针对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就广播电视而言,全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意味着如果广播电视的全媒体生产得以实现,将大大加强广播电视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挑战意味着如果缺乏有效管理和规制,广播电视舆论将在话语竞争中丧失主导性。在“全媒体”战略背景下,提升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在广播电视全媒体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做出努力。广播电视只有真正实现高质量媒介产品的多元化生产与专业化需求的和谐统一,才能赢得更多受众,增强公信力,进而提升舆论引导的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