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宇飞)2025年春季学期,我校与中国音乐学院持续深化合作,通过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机制,有效推动跨学科教育资源共享。本学期,两校共开放31门优质课程,涵盖科技、人文、艺术等领域,包括我校开放的《人工智能助力本科学位论文写作》《艺术与审美哲学》《大众传媒与国际传播实务》等19门通识课程以及中国音乐学院开放的《德奥艺术歌曲解析》《世界音乐文明史》《现代键盘即兴和声》等12门特色专业课程,共45名学生参与跨校学习。
自2024年春季学期开始,我校与中国音乐学院之间的跨校选课已持续开展3个学期,学生学习成效显著。中国音乐学院安同学在《逻辑思维》课程中,以音乐中的“对称性”解析逻辑结构,获得任课教师“视角新颖、思维严谨”的高度评价;选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喻同学表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激发了我对音乐产业未来发展潜力的深刻思考和创新灵感”。
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在我校课堂上的展示和课堂笔记
华体会娱乐场 徐同学、陈同学在《爵士钢琴演奏1》课上完成原创即兴作品,直言“老师的个性化指导让我突破了创作瓶颈”;刘同学通过《电子音乐1》课程掌握了专业音乐制作技巧,直言“该课程为我的动画配乐创作打开了新思路”。
同学们普遍反馈,两校课程互选机制打破了学校和学科壁垒,提供了多维度的学习体验,构建起“多元碰撞、优势互补”的学习生态,形成了跨学科领域的学习群体。通过“科技+艺术”“理论+实践”的课程架构,提升了学习效能,拓展了知识边界,激发了创新思维。
目前,两校互选课程已覆盖多个学科领域。未来,两校将持续深化合作,为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教育共同体、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