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蔡静 摄影 韩峻巍)为迎接新时代的前沿技术挑战,汇聚中外专家资源,共同探讨国际化人才的创新培养,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质量,近日,由华体会娱乐场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交流论坛”在中传学术中心召开。华体会娱乐场
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参会并致辞,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主席、沈阳大学校长赵彦志视频致辞,原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驻荷兰使馆科技参赞苏光明参加论坛并进行主旨演讲。论坛由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副院长唐妮娜主持,兄弟院校专家和教师代表,华体会娱乐场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全体中外工作团队成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杨懿副校长首先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7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传全体师生回信,希望学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因应新的时代需求,学校启动了“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积极推进AI技术及应用,全面与各学科专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等深度融合,建设立体化、多层次、全覆盖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以适应未来人才需求。作为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及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平台,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建院十年来,中、英、美工作团队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AI赋能,优化传播学专业课程体系;聚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打造特色教育平台;聚焦国际化社区打造,促进中外师生交流融合。杨懿副校长特别指出,美国密苏里大学充分发挥其教育资源优势,打造了《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数据新闻与数据可视化》《高级数据新闻》《微电影与微纪录片》等AI+课程,并引进AI业务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未来,中外各方将进一步密切合作,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传媒人才而继续努力。
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主席、沈阳大学校长赵彦志通过视频方式参会,他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回顾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关管理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新时期需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指示,继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总结与交流,推进“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原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驻荷兰使馆科技参赞苏光明从宏观角度历史性地回顾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在对外教育合作中采取的不同举措和成功经验,并以荷兰为例具体介绍了引进海外人才的方向和路径,希望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在科技、教育、人才的融合发展中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随后,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教授基于学院十年来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重点介绍了以“双融双驱”为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育人体系。学院深入推进中外课程融合及中外师资融合,不仅建设了AI+的中外课程和实践平台,更推进了中外师生的联合科研;在实践驱动与AI+教学管理的双重驱动下,促进了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未来学院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华体会娱乐场 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合作本科项目美方副院长Fritz Cropp围绕“全面拥抱AI技术:密苏里新闻学院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和实践项目”,详细介绍了美方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积极推进的多门AI技术应用和实践性课程,以及密苏里大学AI新闻技术研究平台——雷诺兹新闻研究中心(Reynolds Journalism Institute)的成功经验,表示将在合作办学中进一步提升AI技术的可及性,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同时,密苏里新闻学院还将持续推进与中方的实践基地企业共建,共同组织团队为中国网球公开赛提供国际报道。过去十年双方密切合作,高质量育人成果初步显现,希望双方继续加深友谊,携手向前。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党委书记、中丹科教中心主任、中丹学院副院长胡正义教授结合历年来人才培养成果,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培养既有爱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他提出,需要按照习近平书记指示,以新时代人才观为指导,在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中聚焦国家战略,突出中方需求。在学科专业选择上,要考虑国家急需的一些新兴、前沿、空白专业和配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同时又是对方优势特色的专业合作;在培养导向上,要着力服务于母体大学所在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培养过程上,要着力与“双一流”战略相适应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专委会委员于黎明聚焦“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之关键要素”,提出随着中外合作办学从“共识”“共建”向“共利”“共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国际认证”这三个要素出发,搭建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AI和数字经济发展、适应全人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新平台。
在下午的论坛上,中外专家首先围绕“全英文课程打造”进行研讨。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薛堃教授基于生科学院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渐进式的英语课程体系及其成果;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英方教育发展负责人 Deborah Wilson David、Andrew David教授则从具体课程的角度,围绕广播节目制作的语言和技术要求,较为深入地阐释了英方教师进行的教学互动以及对广播的元特征的探索;传播研究院黄典林教授从中加合作的硕士生项目谈起,分享了在跨文化背景下全英文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体会。
第二个分论坛围绕“中外师资融合团队建设”进行。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直属党总支副书记、院长杨志辉教授介绍了该院建设的“以教学共同体建设为核心的质量提升工程”,尤其是中外方老师共同备课,共同组织课下一对一的学生指导,为师资融合提供了成功路径;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英方教师Stella Bunnag以举办中外留学生跨文化交流工作坊的实例,重点介绍了国传学院在搭建国际融合社区方面的努力,尤其是使用AI技术进行质量评估,具有创新意义。
与会嘉宾围绕两个主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一致认为,在教育国际化及AI技术浪潮的推动下,需要继续推进中外方在资源和学科方面的深入合作,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此次中外联合论坛为我校引进专家资源,促进兄弟院校之间的深度交流、共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