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国涛)2024年10月26-27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影视学术论坛在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与辽宁大学联合主办,学会秘书处与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联合承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 新使命:中国影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深入探讨中国影视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华体会娱乐场 作为学会会长单位、学会秘书处单位和多个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积极参加此次大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华体会娱乐场 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等18位学者参加大会。在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周建新、李智获准增补为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学校师生在2023-2024年度学术成果、影视作品推优活动中获得多项荣誉证书。
在年会开幕式上,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致欢迎辞,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文飚,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先后发表致辞。在开幕式上,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长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成员钟越先后发布了《中国电视》“新锐作者计划”“大广赛”新增赛道等社会合作成果。
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对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文化力量的最好回应,展示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自觉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作为本届年会的主办方之一,很高兴能够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场景,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学术环境,助力影视艺术领域的学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致辞中指出,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中国影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既是对去年“团结共进四十载,守正创新向未来”主题的延续,也是广大影视教育者、研究者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的生动写照。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第一,高举思想旗帜,强化价值引领,站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立场;第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用精品力作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第三,勇于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广电新质生产力,以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文飚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年会齐聚全国高校影视学者于一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恰逢其时,堪称盛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以四十年之历程,勠力钻研高端影视学理,助力发展影视教育,已成为影视学域学人学术交流与情谊沟通的重要平台,承载了一代代影视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初心,展现着影视教育的勃勃生机。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华体会娱乐场 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年会的主题以“新”为要义,体现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影视对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既是影视研究、创作和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影视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历史机遇。影视不仅承担着讲述故事的职能,更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影视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以及在技术变革浪潮中如何守正创新,是每一位从业者需要深思的问题。本届年会将通过深入的学术讨论、思想碰撞和实践交流,探讨在新时代语境下,如何为中国影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题论坛演讲环节,第十七届中国影视学术论坛以“新时代 新使命:中国影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主题,孟建教授、尹鸿教授、贾磊磊研究员、胡智锋教授、竹内亮导演围绕该主题,从不同领域和角度展开深入讨论。主题论坛由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在题为“媒介发展与现代文明研究的学术认知与问题讨论”的主题发言中指出,我们在关注媒介与文化的同时,还需引入媒介与文明的视角,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研究。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题为“新挑战、新机遇、新影像”的发言中指出,当前传统影视面临诸多新挑战,包括变动的社会、变动的观众、变动的媒介和变动的形态,“变”成为唯一不变的特征。影像无处无时全天候地陪伴观众,也迎来了多重新机遇,更多的场景、更多的形态、更多的消费及更多的互联。当下进入泛影像时代,新影像形态不断涌现。媒介不是被替代,而是被分化,呈现出差异化的场景、需求、形态和美学。影视发展的未来依赖于关键人才和核心能力,包括创意创新力、叙事能力、时空美学、人工智能、独角兽能力、发现和共情力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辽宁大学兼职教授、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院长贾磊磊研究员在题为“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建构问题”的发言中指出,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不仅仅是讨论电影艺术的特质或评论具体影片的美学风格,而是将电影的本质属性提升到学科建构的层面,进行深入的电影理论研究。要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平行线上,确立属于自己的电影本体概念,这其中包括光影、影戏与影意三个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只有在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系框架里讨论中国电影美学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借鉴意义的时候,才可以真正发现对中国电影可以提供行之有效的创作思路,以及相关的艺术批评维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在题为“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出访归来的几个问题”的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聚焦于重大革命、重大现实、重大历史及重大未来等题材,涌现出一系列优秀作品。面对电视剧领域的火热实践,我们要进行冷思考,关注真问题,探索如何提升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能力?如何创作更多精品电视剧?如何推动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如何实现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教授作了题为“传媒艺术发展新景观之观察与思考”的演讲。他指出,在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共同构筑的生态格局中,传媒艺术的发展呈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也出现了内容融合化、传播场景化和体验沉浸化的趋势。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传媒艺术在生产、传播和消费方面的现状与成就。同时,也应反思在新媒介技术影响和介入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将传媒艺术的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大目标与语境中审视。我们既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不断满足并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致力于营造健康、温暖、和谐的传媒艺术新生态。
日本纪录片导演、辽宁大学东北亚视听艺术创研中心兼职导师竹内亮在题为“《再会长江》:跨文化创作的探索”的发言中,分享了纪录电影《再会长江》的创作缘起和心得体会。该片在中国和日本宣传时各有侧重,前者强调人物故事和十年的变化,后者强调美景、三国、探险等因素。他指出,纪录片国际传播在拍摄环节要重点考虑外国人的兴趣点,剪辑环节要重点展现外国人不知道中国,后期环节要重点展现本地化,宣传环节要了解当地文化和习惯,目标群体的重点是当地华人,创作目的不是宣传,而是分享。
10月26日晚,中国高校影视之夜进行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六届学人奖、2023-2024年度学术成果、影视作品推优活动优秀入围作品发布仪式,来自全国各高校近500余人到场领取荣誉证书。传媒大学在本次活动中硕果累累,胡克教授获第六届终身成就学人,在2023-2024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中有29部优秀作品获得荣誉证书,在2023-2024年度学术成果推优活动中有30篇优秀论文获得荣誉证书,华体会娱乐场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和电视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单位获得荣誉证书,华体会娱乐场 师生共获得62项荣誉,显示出我校在学术科研能力、影视创作成果、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创建于1983年,秉持“团结共进,守正创新”的精神,为中国高校影视教育添砖加瓦,自创始之日起,我校一直承担学会秘书处工作,历任秘书长为张凤铸教授、胡智锋教授,现任会长为华体会娱乐场 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研究员,现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为我校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国涛研究员,现任副秘书长为《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俊教授。学会下设15个专业委员会,其中纪录片专业委员会、数字艺术与动画专业委员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委员会、音乐与声音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校,主任委员分别为何苏六教授、黄心渊教授、喻梅教授和李俊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