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旧版网页] 白杨首页 | 

“我和春晚”特别策划专题

我和春晚|汪涛:于细微处着手,在合作中创造

分享到: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2021-02-15    作者:彭高杲 浏览量:933

汪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技术制作中心音频部音频制作五科成员, 2003年至2013年参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频工作,2014年至2020年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音响负责人,系华体会娱乐场 1998级电子工程专业校友。

《中传人》:您与春晚结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春晚幕后的音频系统相关工作职责和内容都有哪些?

汪涛:我是2002年进入中央电视台,2003年开始参与央视春晚会音频工作,之后的历年央视春晚我都有参加。2007年,我开始担任央视春晚现场系统工程师及扩声调音师,2014年,我作为音响负责人,开始从事管理工作。在央视春晚舞台上,我曾经担任过很多工作岗位,从普通的话筒员、系统工程师到扩声调音师及音响负责人。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虽有不同,但是主要职责是相同的,就是要尽个人之力,保证音频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春晚直播的顺利推进。

《中传人》:都说春晚有着“中国最复杂的音频系统”,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春晚音频系统的主要构成吗?

汪涛:从现阶段春节联欢晚会的制作模式来说(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春晚的音频系统可以划分为几个制作区域:主会场制作区和各个分会场制作区。每个制作区都分设扩声系统和播出系统,同时每个系统都会设置主备关系调音台,各制作区相对独立地完成场地信号制作。主会场制作区中播出系统又分设为立体声制作区和环绕声制作区,扩声系统分设主扩声系统和返听系统,各个制作区的扩声系统负责各自场地的现场扩声制作,各个播出系统相互互联,在主会场汇总完成最终的播出信号制作。

《中传人》:技术在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春晚的音频系统运用了哪些新兴的高科技呢?您觉得技术发展给春晚的音频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

汪涛:音频技术在近几年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的设备一批批地投入到实际使用当中。任何新技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确保技术成熟,方可投入到春晚的使用中去。近几年春晚当中投入使用的新设备也不少,从前端微型音箱、全数字化无线话筒到调音环节上的自动混音设备都有涉及。新型设备的投入不仅改善了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环境、现场的扩声效果,提高了无线系统的信噪比和安全性,也大幅度提高了电视节目声音的质量。

《中传人》:您认为系统工程师、调音师等音频相关的职能岗位在整台春晚的呈现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各是什么?

汪涛:音频工作在春晚当中至关重要。电视节目是视听艺术的结合体,音频工作无疑占据着节目的半壁江山。任何一个节目都需要画面和声音的共同呈现,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相互支撑方可彻底表现出每个节目的精髓。每一个电视节目的画面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外貌,而声音就是这个人的语言。一个人的外形可以彰显出他的气质品味,可以给人留下第一印象,但如果要深入了解,知晓其底蕴和涵养,就必须要通过言语沟通。

除了表现节目内容外,春晚的音频工作还担负着很多其他责任。首先,作为大型直播类节目,时间轴的正确推进是确保直播节目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而每一个节目、环节基本都是以声音为口令的。任意的歌曲、舞蹈,只有声音出来了才算是正式开始了。所以在春晚中,声音与时间轴的契合是春晚顺利推进的前提。

此外,春晚主会场与各个分会场的相互联通都需要用声音作为媒介,各个分会场由于传输途径和距离的不同,各自信号的回传时间千差万别。将各个分会场的信号“对齐”需要准确地获得各个分会场的回传延时量,而每一届春晚分会场延时量的测试工作都是利用音频系统进行测试来获取实际数据的。

并且,有别于其他的大型晚会,春晚节目中将近一半的节目都是语言类节目,能否确保语言类节目的声音质量是决定一次春晚的音频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为了保证语言类节目的表演效果,我们需要用60支无线话筒作为支撑。从无线话筒的佩戴位置和无线话筒信号的稳定接收,到对每一位语言类节目演员的大动态的声音控制,都是春晚音频工作的重点内容。

《中传人》:在春晚的直播过程中,音频团队的主要关注点有哪些?

汪涛:春晚的工作中,作为技术工种,构建完善的音频系统从而保证直播的安全无疑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要求我们不停地审视每一个系统节点,规避任何可能存在的技术隐患。从各个会场的互联到每个会场内各系统的连接,到最后前端的每一个声音源的接口,都需要我们反复多次检查并提前进行各种主备关系切换的演练。所以,春晚的音频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细致入微。无论系统设计如何,都需要我们一根线一根线地去连接,进而构成庞大的整体系统,就像高楼大厦都需要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一样。所以音频工作最大的挑战就是一丝一毫都不能错过。重点部位很容易引起重视,但是引发事故的往往是一个小接头或者一个小小的误操作。从微小的节点排查隐患有多难呢?这就好像一台汽车,你可以很轻松地检查出每一个部件的状态,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是否正常,但是你可以确保车体内的每一个螺丝钉都牢靠吗?而春晚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做到——确保每一颗螺丝钉都是牢靠的。

《中传人》:回顾多年参与春晚音频工作的经历,有特别难忘的事吗?

汪涛:这么多年的春晚当中,印象最深的就是2014年央视春晚《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一首歌。因为自从2002年离开学校进入电视台,每一年的春节我都在春晚现场,所以再也没有陪家人过过一次年三十。2006年我父亲确诊了肺癌,期间各种治疗,直至2013年,父亲离开了我们。其实自从父亲确诊以后,我一直想着陪家人过一次春节,但是总想着明年吧、明年吧……就这么拖着,父亲就走了。所以《时间都去哪儿了》那首歌在直播中响起来的时候,我当时在调音台上真的很崩溃。

还有一次是2005年,那是我参与的第三次春晚。直播当天节目开始不久,忽然发现有不少于半数的无线话筒被干扰。半数话筒无法使用,可以想象这对于节目进程的影响有多大。当时整个音频团队严阵以待,按照原计划的话筒数量,每个节目可以提前2-3个节目做准备,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小品演员上台之前的半个小时就可以开始佩戴话筒,减去演员侯台时间能有二十分钟的佩戴时间。但话筒数量锐减后,准备时间一下缩减到不超过十分钟。十分钟看似不短,可其实不然。因为很多演员的服装或表演方式决定了他们的话筒佩戴方式很特殊,一般至少需要15分钟才能完成。由此即可了解到,话筒员所需要面对的压力。

对于调音师来说,压力同样很大。每一位演员的参数在上台前都需要进行提前设置,在那个模拟系统时代,每个参数就是一个旋钮。可是在话筒数量减少后,为了保证节目进程,前一个节目提前返回的话筒就会第一时间投入佩戴,所以每个节目使用的话筒号只能临时通知。就这样,整个音频团队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始终保持着高效的工作状态,一直到整台晚会结束。那一年的《难忘今宵》是最悦耳动听的,直到那个时候,我们所有人才感觉到了真正的身心疲惫。我当时也是第一次彻底地感受到,在春晚的音频工作中,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直播效果,理解了团队合作的可贵。

每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对于参与其中的人就像是一次“大考”,考验着各自的业务能力。对于我自己来说,每一届的春晚可以算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量,通过春晚可以明显发现自己的不足与进步,故而使我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够有的放矢地培养能力、向前发展。

《中传人》:您觉得在母校求学的经历对您的职业生涯意味着什么?您有哪些建议可以分享给中传学子?

汪涛:对于一个电视人,在学校的学习其实可以理解为启蒙教育。记得我刚一入校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专业五花八门。从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这么多各类专业人员共同完成。也是在学校里,我直观地感受到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另外,在学校里的经历教会了我进入社会之后应该怎样为人处世,包括对先辈的尊敬、对后辈的支持等等。所有在学校经历的一切都让我可以更快地成为一个标准的电视人。

现在的师弟妹们都应该珍惜在学校的日子。电视工作是多工种共同协作而成的,因此,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人,不仅仅需要在自己本职工作上表现优异,了解一部分其他工种的“皮毛”会非常有益于你与别人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充分地实现自己的创意。可以旁听一下其他专业的专业课,虽然说可能现在理解不了,但以后会发现受益匪浅。

(编辑:尚新英)

华体会娱乐场 官方微信
华体会娱乐场 官方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