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步严峻的期间,地道武汉人、著名播音员、我校76级新闻系播音专业校友柳棣一直留守在疫情最严重的家乡。居家的20天里,柳棣坚持着多年的每日朗诵的习惯,她的作品《致敬武汉人民》《春天里的歌唱》等广受好评。“我只要活着,我就会读下去。”柳棣说。
别样的春节
大年三十晚上,柳棣和老伴把整个大家庭的照片摆上了年夜饭桌,然后两个人一起吃了年夜饭。“还是看了一下春晚,但是没什么心情。”柳棣说。看了白岩松等人的抗疫主题朗诵以后,柳棣就自己到书房里去读诗了。
这个春节,柳棣的女儿本来计划举家回到武汉过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了一家人的团聚。“既然封城了嘛,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柳棣说,“爱惜自己,就是爱惜家人,爱惜家人,就是爱惜这个社会。”
回想起疫情刚出现时的感受,柳棣坦言刚开始并没有想到疫情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一直到钟南山院士说了可以人传人以后,大家的情绪才突然紧张起来。“本来是期待一个很热闹的春节,但后来万人空巷,网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心情由无所谓到多少有点恐惧,但其实也不会有太多的恐惧。”柳棣说,“我们始终坚信我们在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度过这个难关。”
疫情逐步严峻,柳棣的心情也沉痛起来。“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能够做什么?”柳棣自问自答,“我要去读一些能代表大多数人心里想说的话的一些作品。”
声音是有力量的
《致敬武汉人民》就是这样一首说出了武汉人民心里话的作品。柳棣的同学兼昔日的舍友敬一丹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力荐《致敬武汉人民》,使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敬一丹说,一个城市,有很熟的人,这个城市就显得更近,当这个城市遇到大事,也就有了更多惦记。“我觉得是她的新闻的敏感。她觉得当时中国人都在关注着武汉,那么就来听一听武汉人的声音。”“地道武汉人”柳棣说。
柳棣这样评价刘汉俊的《致敬武汉人民》:“这首诗写得很好,它写出了武汉人的酸甜苦辣,写到武汉人的心里去了。” 这首诗柳棣录了两遍,第一遍是在武汉封城前和别人合诵的,柳棣听了以后,“觉得自己读得不是很投入”,再加上武汉封城之后再读这首诗又有了新的感受,于是她重录了一遍。“我录的时候五味杂陈,眼泪忍不住地流下来,有好几处都哽咽了。但是我也没有停下来,我是一口气把它从头到尾录完的,中间没有停顿。”柳棣回忆当时的感受,“你感受不一样嘛,从心里、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声音,和你就泛泛地看一下文稿读出来的声音,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春天里的歌唱》的作者刘为军同样是武汉人。“我觉得他这首诗写得非常真挚,从老百姓的角度去歌颂了医务工作者。”柳棣说,“而且他坚信,这一切都会过去,我觉得是很有情怀的一首诗。”
在准备《春天里的歌唱》和《致敬武汉人民》这两首作品的朗诵中,柳棣觉得自己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就觉得它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用心去感受,我用心去表达,就是这样的。”柳棣也并未想到《致敬武汉人民》能获得这么大的影响力,“无非就是说出了这个城市想说的话。”
柳棣所有的录音都是在手机上录的。尝试过许多次之后,柳棣发现在一个最小、最逼仄、四处都是棉质东西的空间里,用手机录出来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手机很便捷,而且现在的终端接收也都是手机,所以这个格式也比较好还原。”柳棣说。在朗诵过程中,柳棣坦言自己并不会刻意去考虑音色和技巧,这些东西“全在作品里”:“我觉得真正一个好的作品呈现的是一种最真挚的心灵的表达。哪些地方要用什么样的声音、哪些地方要用什么样的情感,这些都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一种当下的激发,是最真挚的呈现。”
华体会娱乐场 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致敬武汉人民》之后,有学生及学生家长留言“听得热泪盈眶,爱永在”“正在吃饭时打开来收听,结果眼泪直往饭碗里掉”“大家声音的力量”。谈到“声音的力量”时,柳棣说:“声音当然是有力量的,它能够拨动人的心弦,能够说到人的心里去,能够说出别人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的话。那就是能够感染人和打动人的。”
媒体人的责任
去年十月份,是柳棣从事播音工作50周年。1952年生于武汉的柳棣,1969年时因为会说普通话,作为武汉知青被推荐到了县广播站,开始了“坐在话筒前”的职业生涯,后来又调到了省台,并于1976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专业学习。“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学的那两年,才让我真正进入了职业快车道。”柳棣说。
柳棣认为,76播音班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班级,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得到了非常优质的教师资源。“(老师们)真是一门心思都扑在教学上。”柳棣颇有感触地说,“他们的职业理想、他们对事业的执着,真是给我们打下了一辈子热爱职业的基础。”刚进校时,班里的同学业务水准参差不齐,但后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就。
当灾难猝不及防地发生时,媒体人就要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素养。“站的角度要高,要沉得住气。”柳棣说。媒体人要有大局的观念,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辨别真伪,尽力做到客观、理性、公正。“作为媒体人是有责任的,”柳棣认为,“你的声音有时候不单是你个人的声音,它代表着你这个城市的声音,或是代表你这个媒体的声音,甚至是一种社会的声音,是人民的诉求。你发出的声音是有价值的。”柳棣也对中传学子提出了自己的寄语:在疫情期间这个特殊时期,“不仅仅要有理性的东西,还要有感情的东西,要感同身受。”这样,发声才是“有分量的”。
当看到医护人员在用生命去救护病人、听闻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许多工人坚决不领工资,柳棣说自己“每每被这些最普通的百姓感动到落泪”。“武汉不相信眼泪,眼泪要化作力量,”柳棣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一定会战胜疫情,对这一点我坚信不移。”
(编辑:宋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