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毕业季已经来临,又一批毕业生将要离开熟悉的班级、老师和同学,去投入工作或者进行新一轮的深造。在当下这个对求职者素质要求愈加苛刻的时代,在毕业时将“关口”把严,可以让更为优质的毕业生流向社会,这不仅是对学校教育能力的考验、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考量,更是对社会将以何种态度面对这一群优质毕业生的期待。
高等教育是国家现有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出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已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和推动国家发展的源动力。能否培养出优秀毕业生,决定着科研工作能否得到新鲜血液,劳动者队伍能否匹配社会需求。“国以才立,业以才兴”,输出优质毕业生,是学生和高校在回应家国的殷切期待。
前段时间,部分高校针对“毕业”做出的调整不胜枚举:撤销部分本科专业、不达标的本科生转为专科生、毕业论文的重复率骤降……这些措施旨在把严毕业的“关口”,挤尽毕业生的“水分”,真正为社会输送一批有能力有底蕴,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学业水平的重要凭据,毕业论文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每逢毕业季,令人深恶痛绝的学术造假,毕业生敷衍了事,答辩要求不严,只求“通关”、不问水准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所以,不久前,在某高校的毕业答辩现场,一男老师向学生扔论文,指责其答辩准备不充分。消息传出,社会上更多是赞扬和鼓励的声音,肯定老师对待知识和学问的态度。事实上,不论以何种形式,各大高校都在呼吁毕业生提高自身素质,不负在校园时光中所知所得,渴求知识、敬畏研究,努力在高校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环境里将自己锤炼成新时代中国社会期待的新式人才。
为培养优质毕业生,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也要做足。高校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来提供最佳的学习和成长平台。毕业生是检验大学教育能力的“试金石”,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高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也应要求学校加强日常管理,教师不断开展课堂改革:以“金课”代“水课”,提高课堂质量;以“春雨润物”的形式将教育关怀渗入学生血脉,而非“填鸭式”灌输教育;重视课堂教学,着力医治“重科研,轻教学”的旧疾。与时俱进、自我革新,才能够成为孕育出响应时代号召的人才的一流高校。
可喜的是,近年来“严进宽出”再也不能标注现代大学现状,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如何使这些人才既快又稳地融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需要全社会一起思考。首先,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空间。大数据、共享经济、自媒体等未来无限量的领域,不断为年轻人创造可能性,社会对年轻人自主性的尊重和包容更加显著。其次,高质量的毕业生能够助力国家迈过高精尖技术的壁垒,这就要求社会拥有优化就业市场资源配置的意识,将有意愿、有能力的年轻人输送到最能展现他们才能的地方。最后,国家和地方多元而实际的支持政策,实时推出新措施、新办法,让高校生在畅想未来时可以充满底气和希望。此外,毕业生清醒的自我认知和长远的职业规划也能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自我价值得到尽可能的实现。
65年来,华体会娱乐场 为传媒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他们以极高的素质,引领传媒界的时代风尚。同时,从我校走出的毕业生,在国家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下,在社会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下,遵从内心、根据自身特点,为未来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通过多方合力,这些承载着收获的毕业生们定能奋力追逐人生幸福,也为全社会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编辑:冼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