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往:一路前进,一路辉煌
记者:广告专业教育创办自今已经正式走过第三十个年头,简要回顾一下广告学院的发展历程。
刘灵:我校的广告学专业创办于1988年,去年30周年之际,我们进行了庆祝。专业创办之初,在赵玉明教授、曹璐教授、王振业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发起和努力下,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经过精细筹备,正式在新闻系下创办了广告学专业。之后,在丁俊杰教授、黄升民教授、陈宏年教授等一批杰出广告学者的辛勤付出下,我校广告学专业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快速发展,成绩卓著,1994年成立广告学系,2000年成立艺术设计系。在2002年,学校在广告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成立了广告学院,同时成立了公共关系。目前,我校广告学院是国内唯一一所以“广告”命名的学院。
当前,广告学院有广告学系、公共关系系、新媒体与传播系、艺术设计系四个学系;建有国家广告研究院、中国广告博物馆、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新闻史学会史志与博物馆委员会等机构或平台。
广告学院多年发展积淀,形成了很好的学院文化。学院重要事项均在“班子会”上进行讨论、决策。学院还成立了“广告学院教授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管理等方面拥有决策权,为学院开展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提供支持。同时,学院也通过建设文化墙,展示学院师生优秀作品,营造浓烈的学院文化氛围。
记者:广告学院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灵:广告学院提供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空间、创造性环境和创新研究机会,构建了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广告及相关专业教育体系,领跑中国广告教育。
广告学科是新闻与传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广告学院都积极努力,为学校新闻与传播学的学科评估做出重要贡献,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尽一份力。在诸多排行榜中,广告学院的广告学在全国均名列前茅,网络与新媒体(网络新媒体运营)专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当前,我们在新技术与广告、广告重大理论问题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巩固强势学科的优势地位,使广告成为我校新闻传播学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柱。
科研方面,广告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广大老师和科研机构积极服务社会,承接大量横向项目,产出大量科研成果,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政策影响力。近年来,我们加强了纵向课题的申报工作,2017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2018年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
在研究基地建设方面,2009年黄升民教授首次提出“内容银行”构想,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我校牵头成立“内容银行重点实验室”;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连续两次入选国家智库CTTI,每年为我校教师争取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也成果斐然,连续多年承办全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评审工作,公益传播领域研究与社会服务并重。我们还多次主办各类高层次论坛,包括中国IP30人论坛、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中国广告40年”论坛等,彰显了影响力。
记者:请介绍广告学院的专业教育特色。
刘灵:对于应用型专业来说,学生的实践非常重要。广告学院一直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和创意实践。我们参与创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该赛事现已成为唯一全国性高校文科大赛。多年来,我们积极参与筹备和评审,我院学生取得很多奖项。教学和参赛的结合,很好地促进了我们的实践教学,成为重要的第二课堂。
广告学院一直坚持“向实践和社会服务要动力,向国际合作要动力”的理念,在教育上和许多国际知名大学保持着合作关系,比如伊利诺伊大学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努力促成“3+2”等人才培养模式;20多年来,我们一直和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公司保持着合作关系,定期举办电通广告讲座,相关模式不断被复制和推广到全国范围。2016年,我们主办了教育部的“电通·中国广告教育合作项目”二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发挥了在广告教育和广告国际合作中“领头羊”作用。学院自身也开设了国际公关课程、国际广告等课程,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同时,广告学院学生结构也较为国际化,是接收留学生较多的学院。在师资国际化方面,学院先后选派20余位老师去日本电通总公司进修学习,第一手接触最优质的广告资源和广告理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差距在缩小,甚至有些方面领先于国际,努力做到后发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