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打牢底色,铸魂育人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1014发布时间:2019-06-03

    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全校本硕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它的前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在2011年独立建制,曾隶属于社科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文法学部,2015年时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8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旗帜站在传播最前沿,为新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应有贡献。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院正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昂首奋进,迈上新的征程。记者就此采访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长知多少


记者:马克思主义学院从隶属于相关学院到独立建院,这一路走来,您能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如何成长的吗?

刘东建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史上,2004年是一个重要年份——中央“马工程”启动,2005年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2008年党中央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二级管理机构建设问题。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总体上比较薄弱,许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二级机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大会报告中代表党中央指出,独立、健全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是教师开展工作的组织保障和依托,各高校都要设置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2011年1月,教育部通过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特别强调了二级机构设置问题,并且从当年开始连续四年组织专项督查。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完成了二级机构的独立设置,其中挂牌“马克思主义学院”已达到700家左右。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高校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看,我校致力于培养信息传播人才和艺术创作人才,马克思理论教育更加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校马院的发展,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发展的历程与中央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同步而行。新时代学校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马克思主义学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政课的教学。那请问马院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刘东建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范化建设,如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考核,我们严格落实教育部指示精神,不折不扣推进思政课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当然,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如在北京市教工委和我校领导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市级思政课、北京市“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示范点为依托,打造成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课”,积极发挥特色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于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学校通识课建设,我们也开设一些与伦理、思想价值相关的人文通识课程。

学生培养方面,我院现有三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校学生近40名。我们致力于让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其中首要任务是让他们把马克思基本理论学懂弄通,但单做理论搬运工还不够,应该进一步结合时代要求做研究,比如研究马克思主义怎么回应当下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而研究出来了,我们也不能束之高阁,应该要传播到整个社会,去影响一大批人,让大家都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总之,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既是要懂马列的、信马列的,更是要传播马列的。

 

记者: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几年科研成绩屡创佳绩,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下这些成果以及意义?

刘东建科研成果的取得与学校的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从2011年开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要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方面做出影响来。当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余次论坛,主题全部是从不同角度聚焦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在此基础上,学院全员参与,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当然,这些研究成果并非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能应用于实践教学,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说,以研究促教学,用科研反哺教学,开展研究型教学方式,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特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