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刷榜事件后的反思:警惕数据污染

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浏览次数:756发布时间:2018-12-11

为了替偶像宣传造势、助其音乐作品走出国门,吴亦凡的粉丝在他的新歌发布后,迅速进行了有组织的大规模刷榜,一夜之间在美国权威的iTunes音乐榜上醒目地占据了前七中的六名,力压A妹、皇后乐队、Lady Gaga等歌手乐团。此举一经发酵,顿时引起中外舆论一片哗然。

粉丝渴望偶像名列前茅、得到他人认可,这一心理固然是人之常情,然而,此次事件以其极端的霸榜行为引发了热烈议论,当代粉丝对数据无所不用其极的追求在此展露无疑——规则无法束缚流量的生长,粉丝们在精密的评判体系中寻找漏洞,以漏洞复又玩弄规则,最终创造出高高挂起的榜单名次,专辑销量与第二名直直拉开了几百倍。数据见证了他们所造就的漂亮排名,却也给他们的偶像招致声讨质疑——显然并没有太多人因这一特殊的霸榜对歌手产生好感,相反,还很困难由于正常的浏览顺序被扰乱而感到不满。所谓的“第一”营造出虚假的繁荣感,热闹无比的背后,或许只是粉圈内部小范围的自我狂欢。

在内在追求与外在利益的驱动下,对数据的盲目崇拜极易造成“数据污染”,即由人们故意或偶然的行为造成的对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损害,简言之,就是对原始数据真实性的人为扭曲。面对外界的指责,粉丝们为自己据理力争,称为了支持偶像而重复购买单曲并无可厚非,殊不知,利用系统漏洞多次购买只有一次购买权的音乐,这已然成为了严重的“数据污染”。

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技术的浪潮裹挟着社会向前,铺天盖地而来的数据注定无法被避免。顺应时代发展固然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但当下的媒体环境显然正在渐渐陷入数据至上的误区,诸如榜单、收视率、阅读量等评判标准大都被抽象为简单的数字,其背后的涵义与内在关联则被忽视,仅以数据衡量价值——此类价值导向很大程度地塑造了当代人对数据的盲目崇拜和追求,进一步导致了诸多利益博弈下,“数据污染”的诞生和恣意发展。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艺人微博下高达上亿的转发数量、电视剧虚高的收视率、被微信公众号奉为宗旨的阅读量100000+……对数据真实性的破坏固然并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实质性伤害,但数据信息往往通过媒介呈现,而媒介又很大程度地构建着人们的生活,因此,被污染的数据一方面向人们传递着错误或无效的信息,并引发错误信息下的低效益行为,重构出与现实脱节的情境,;另一方面,数据本身存在的性质使得种种结论似乎都可以量化,加之庞大的体量、复杂的计算方式所赋予“大数据”的天然权威性,极易造成人们思维的惯性——以数据为标准,经验判断先行于真正的感知与思考,这样的结果是,数据污染可或许将悄无声息地湮没人们的内在声音。

因此,身处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我们更应正视数据的作用,不盲目推崇以致闹出“水军霸榜”的笑闻,亦不有意排斥而拒绝使用相关技术,始终保持理性态度的同时,对数据的来源、收集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知,数据背后的来龙去脉与数据本身同样不容忽视。

(编辑:黄诗雅)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