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对声音的兴趣变为一生热爱的事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国外影视作品被翻译成中文,童年的李立宏就特别喜欢和小伙伴们去看外国电影,时间一长竟能把画面背后的声音和配音演员的名字一一对应,“猜对那个声音是谁的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那个时候在我脑子里的概念就是,配音就是译制片的配音”,在他看来,译制片的配音和字幕一样,都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都具有传递影片价值的功能。
成长于译制片黄金年代的李立宏,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喜欢看外国电影,喜欢模仿里面的人说话,喜欢朗诵,对声音也逐渐有了浓厚的兴趣。
1982年,李立宏考入华体会娱乐场 (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但他说自己与广院的结缘其实特别偶然。“在北京土生土长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广院还有播音系,当时高中班同学有知道的,就感觉自己特别孤陋寡闻。”
“招生简章发下来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还一直收着,怕影响我们复习,直到报名截止的前一天才贴出来,那年头家长觉得‘提前招生’不太靠谱,并不是很支持我。但当时同年级的同学都知道这个班里有一个特别喜欢朗诵的孩子,就是我,他们怂恿我来考播音系。其实我学习成绩很一般,如果没来这儿我其他学校也考不上,幸运的是我最后考上了,我特别感谢那几个有共同爱好的同学推着我来。”
“一开始来播音系,就以为只是广播里的那种播音,当时还没有主持的概念,也没想过和配音会有什么联系,但我肯定的是我很喜欢学这个,广播学院让我在对声音的运用上的确起到了入门的作用”,但在李立宏心中,入门虽然重要,但要想做出什么成绩,这远远还是不够的。
对李立宏而言,从单纯喜欢到对这个行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是源于在播音系的实践积累以及后来去电视台的实习,那个时候的他终于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作品,有更多时机去尝试不一样的工作。其中,给译制片配音的经历,拓宽了他对不同题材影片的声音驾驭能力,也让他开始爱上了配音。
“当时在高蕴英、鲁景超等老师的带领下,在系里共同探索、实验并完成了若干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外国影片(印度、巴基斯坦、前苏联、美国等国),认识的东西越多,感觉就会不一样,大家在一块儿很开心,不仅帮助我们很快地适应后来的工作,也让我们在那时候就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 李立宏与同班同学聚会
“其中受益最多的就是我和李易”,看着同班同学后来纷纷转行做了记者、编辑、管理种种工作,李立宏感慨道,“他入行比我早,时常帮衬着我,全班最后只有我们俩一直从事着和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