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十三年匠人之心,筑梦播音教坛

----访第十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陈晓鸥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2200发布时间:2018-12-06

同学眼中的“鸥妈”

提起陈晓鸥老师,她带过的研究生都不约而同喊她“鸥妈”。一个“妈”字,道出了学生对她的真切情感,也反映了她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形象。



对专业要求非常严格,也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这是大家对陈老师的一致印象。‘a’音的开口度不够”“后口腔没打开”“叼字没叼住”“腰上再给点儿劲儿”“发音位置别跑”“重音再‘拎一拎’”“找找说起来的感觉”,对于大家出现诸如此类的小瑕疵,陈老师总能一一准确地指出。此时的她,是名副其实的“严师”。这样的“较劲儿”也取得了成效,16播硕杨越西同学告诉我们,一位来自南方的同学,在陈老师指导下,仅用一个学期,方言味儿就大大减轻,普通话测试成绩由一级乙等上升到一级甲等,同学们都难以置信。

作为老师,不仅要把专业技能教给学生,还应引导他们把握人生。在这一点上,陈老师言传身教更显润物细无声。她对专业基础稍差的同学总会多几分关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日常生活中,一次聚会,一篇稿件、一个聊天、一次讨论,潜移默化间,大家记住了她的教导:“该是你的总会是你的,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剩下就顺其自然。”“趁着年轻,拼命学、拼命干,咱不怕输,咱输得起!”“人应该什么时候干什么事”,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迎刃而解,正确的价值观、创作观也逐渐渗透。

提到与陈老师生活相处的点滴,同学们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16播硕杨越西同学回忆,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次小课结束后,鸥妈都会跟我们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从专业问题到人生选择,无所不谈。今年是鸡年,新年伊始,他们就收到了陈老师的新年礼物小鸡玩偶,冬天将至,又收到了老师送来的保温杯。16播本滕晋源同学则对一次期末考试印象深刻,她因病缓考,陈老师一再关心她的身体。总之,当大家遇到问题时,“鸥妈”便会来支支招,提提建议。

陈老师指导的16级研究生,微信群名叫“三只晓海鸥”。当她的小课结束时,同学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幸福:我们爱鸥妈,我们永远在一起!



谈到未来,陈老师说:现在都在追求创新,但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传承。播音主持创作基础部的两门专业核心课程: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是帮助学生扎实基本功的课程,无论发声方法、还是创作思路,都是几代老师用心血凝结成的体系化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看家本领。现在要做的,就是老师要有一颗“工匠”的心,对它们进行精打细磨,把其中的精华教给学生。也只有拥有了基础,才能谈得上更多的创新。

“我们不仅要竭尽全力往前跑,还要回首走过的路,看看哪些是我们的宝贝,一定要传承下去。”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


(编辑:曹琬晨)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