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筑就开放与融合的音乐之家

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浏览次数:1314发布时间:2018-11-30

“这些照片都是有一天中午我随手拍的,没想到我们学院看起来这么温馨。午后的阳光明媚灿烂,整个学院也洋溢着快乐和幸福。”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李洋红琳老师兴奋地说道,“‘教工之家’是温暖与艺术的交融,在这里休息片刻就可以将一天的劳累与紧张一扫而光。这里体现着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文化与精神。”

 

李洋红琳老师拍摄的学院照片 

2018年9月7日,我校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正式入驻53号教学楼。经过20多天的“搬家”之后,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50多位教师满怀热情地打造一个了全新的、极具音乐与录音特色的“音乐之家”。“在搬家之前,我们就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整个空间的功能布局了。”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院长李俊梅介绍道。

院长李俊梅在“教工之家”接受采访 

由于53号楼只有两层,容纳空间有限,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不得不考虑改变其原有布局,让每个房间更加多功能化。“53号楼原本是定福庄第二小学(现华体会娱乐场 附属小学)的教学楼,整体设计都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和教学特点来考虑的,所以能够看到这里的门窗都属于小巧可爱型的。”李俊梅院长笑着说。

经过认真规划后,学院决定将原有的南侧作为教室,北侧作为教师办公室的布局方式进行改变,重新布局,并决定将原先古典淡雅的装饰风格变得更加明朗温暖。

多功能化公共空间——扩展师生交流平台   

走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两层小楼的狭长走廊中,你会注意到有很多办公室的牌子上是空白的,粗略一数,这样的办公室大概有十多间。

 

据李俊梅院长介绍,这些没有标明具体用途的房间都属于公共开放的空间,学院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无条件使用。“这些房间平时不会锁门,也不用申请或预约,教师和学生是这里的主人,无论是指导学生作业,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房间空着就可以随时进去。”李俊梅院长表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家”的感觉,当然也避免了找值班教师开门的麻烦。”虽然使用管理比较宽松,但是李院长对于空间和设施的使用都做了明确的要求。“还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像维护自己的书房和客厅一样,维护大家的公共空间,每次用完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开放办公室经常被研究生用来做项目 


李洋红琳老师在开放办公室指导学生做项目

这些开放办公室大小各异,但装备齐全,有些办公室甚至会配有钢琴、工作站等设备和软件,以方便教师们进行讲解和同学们进行创作。党政办、科研办主任李洋红琳老师平时不仅仅在办公室坐班,也承担了教学任务。她觉得开放办公室的理念非常好:“这些公共空间可以使资源充分得到利用,很多办公室配备桌椅、柜子、钢琴等设施,我平时坐班间隙也可以辅导学生做做实验,非常便捷。”

 

16级音乐学专业杨思贤同学在开放办公室里学习 

17音乐学(研)的杨帆同学也表示:“这些开放办公室距离老师们的办公室都很近,在这里做课题研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可以直接问老师,不仅学习更高效,也促进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沟通。”

学院大小会议室和报告厅也是公共空间,需申请审批后方可使用  

“为了能够开放更多的空间,解决教学和办公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尽量将每个房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李俊梅院长表示。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里,像党政办公室与科研办公室这样两个不同的工作部门共用一个办公室是十分常见的。李俊梅院长说:“53号楼是学院日常行政办公的场所,很多工作需要各部门来协同完成。”16录音艺术(研)的何梦凡同学也表示:“我是兼职辅导员,我们办公室和旁边的教学办之间只是用柜子隔开,平时工作的时候喊一嗓子就可以了,很方便高效。”

特色“音录”艺术氛围——打造“家”的归属感   

“我们想让这栋楼不仅是个办公的场地,还能突显我们的专业特色,更重要的是能够营造一种更加温馨的感觉。”李俊梅院长说道,“以前楼里的装修以冷色调为主,我们在局部改造的时候,就把墙的颜色换成更加温暖、舒适的橘黄色,这样看起来亲近感加强了,也更具生活化。我们的目的,就是让通常的办公场所也能凝聚人气,具有家的归属感,让老师和学生们愿意在这里工作学习,想来这里展开思维的碰撞,探讨学术的前沿。”

学院走廊一隅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每一间办公室都各具特色,为了缓解运行经费的紧张,老师们将自己购置的家具搬到办公室里使用,还将家中自己养的一些绿植放到办公室来装点室内环境,使得整个53号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老师们从家里搬来颇具艺术特色的小沙发摆在办公室里 

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赵新梅老师从94年就来广院学习并留校工作,她向记者介绍了学院20余年来的发展变化:“这一次‘搬家’虽然经费不足,但哪怕是东拼西凑,甚至是从别的办公室调配出来的,老师们都热情不减,精心布置,可见老师们对学院的热爱。”就像李洋红琳老师所说:“在我们的办公室里,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温暖、阳光、和谐。这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正是这种氛围给了缓解了日常工作中的紧张情绪,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在学院学习和工作了24年的赵新梅老师提起学院满眼爱意   

位于一层的“教工之家”是音乐与录音艺术专业最具有特色,也是最受老师们欢迎的地方。“这里既是教工之家、校友之家,还是我们的党员活动室”李俊梅院长说道。

“教工之家”里灯光明亮,墙上用来装饰的彩色音符凸显着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特点。“我们经常在这里办一些教师沙龙活动,”李俊梅院长边说边从烤箱里取出一盘麻花,“这是郑萍老师昨天排练前,特意为老师们做的。”老师们在工作疲惫的时候常常会到这里来喝一杯咖啡,吃一块点心。李洋红琳老师表示:“中午休息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办公室的老师一起到这里晒晒太阳,聊聊天。”

温馨的教工之家同时也是校友之家和党员活动室 

“校友们都很喜欢这个地方,不仅把这里作为回到母校的落脚地,也像经营自己的小家一样经营这里。”李俊梅院长说。“校友之家”举办的第一个活动就是“98级校友返校”活动。“是我带着18级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布置的,”17音乐学的杨帆说,“当时18级的师弟师妹们还给98级的师哥师姐写了留言,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了毕业生与在校生沟通的桥梁”。

李俊梅院长和叶菁书记在教师之家的“开家仪式”上

共同切开学院焦老师亲手制作的院徽蛋糕

在刚刚举办的“Jazz your life”教师音乐沙龙暨“教师之家”开家仪式里,学院的教师纷纷“大展身手”。李院长向我们介绍到:“学院张盈老师在爵士乐的创作和演唱方面非常优秀,我们就邀请她举办了轻松的音乐沙龙,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爵士乐的知识,演唱了自己创作的爵士歌曲,不仅是个聚会,更是一种专业上的交流。学院的叶书记和多位老师都很擅长烘焙,他们在这次活动上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精美的点心。音乐与美食,交流与欢笑,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可以说,严谨、活泼,团结、向上,是我们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努力想营造的工作和文化氛围。”

在教工之家举办的第一场教工活动——爵士乐沙龙分享会 

作为上一场音乐沙龙的主持人,李洋红琳老师为“教工之家”总结出了“温暖三礼包”。她说:“第一层温暖是物质上的,这里是上课之余的栖息场所,老师们可以缓解上课的疲劳;第二层温暖是精神上的,在这里,大家能够体会到来自朋友、同事、校友之间的关怀与交流;而第三层温暖则是前两种温暖带来的折射,让老师们能够把在这里体验到的温暖和快乐传递给所有的学生,给离家在外上学的同学们体会到学院的关怀。”

新环境新面貌新变化——未来向国际进军 

相较于原先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所在地2号楼8层来说,53号楼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也增加了更多可以打造专业教室的空间。

53号楼外观

“新环境可以让我们重新规划学院的实验场所,”李俊梅院长说道。“原来二号楼的办公环境不利于我们有些专业上的教学。”为了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院在53号楼中设立了包含电子音乐教室、音频测量教室在内的多个专业化教室。16录音艺术(研)的何梦凡同学说:“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录音教室,那里是以讨论小组的形式进行授课,方式很新颖。”

楼里的两个专业教研室一尘不染 

同时,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还常常利用“校友之家”进行一些国际项目的交流。赵新梅老师介绍说:“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目前正致力于拓展海外交流项目。目前我们与哥伦比亚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等都建立了联系,学院在海外已经小有名气,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把自己推广出去,与更大更强的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

此外,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每年都会给在校生提供赴海外短期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由专业教师带队进行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生活管理。“我们目前已经跟有关院校达成协议,准备打造实打实的1+1硕士生项目,今后还会延伸到本、硕的联合培养。”赵新梅老师介绍说。

此外,李洋红琳老师还表示:“想要吸纳新的优秀人才,一方面靠的是学校的大环境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要靠学院给学生们提供的发展空间。”新环境营造出的归属感可以让教师更加热爱学院,促进学院各方面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

98级校友返校活动时各位老师和校友在53号楼前留影

“换了新的环境之后,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有了更加舒适和独立的空间,感谢学校领导的同时,也深感学校的期待和肩负的重任。”李俊梅院长说道。她表示,未来,学院会在教学科研、艺术教育和国际交流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把学院的“一院一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建设得越来越好。同时,赵新梅老师也表示:“我们院长做事情非常周密、细致,处理事情也果敢、果断,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在她的带领下,学院的各项工作一定会蒸蒸日上,立足本土优势和传媒特色,放眼国内和国际前沿,我相信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会越来越好。”

记者:阎玺 郑馨茹芸 摄影:杨涵 部分图片由学院提供 编辑:黄诗雅)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