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臻艺”:青年力量,为 “非遗”发一分光

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浏览次数:584发布时间:2018-11-23

参观非遗国际博览园

今夏,来自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等七个学院的十位“非遗青年”来到钟灵毓秀、沃野千里的成都,进行了“蜀锦臻艺:洞见传统工艺振兴之路”的暑期实践活动,并在暑期实践成果答辩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非遗青年”是我校致力于保护、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生社团,实践团队的领队由现任社长2016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向玢洁担任。“我们出发之前,准备时间其实比较紧。当时距报名截止日期只剩几天了,然后我们迅速组队、选项目、去报名、交策划案等等,整个过程大概就四五天的样子。”她回忆道。

同学参观蜀江锦院

曾参观过蜀江锦院,并为蜀锦之美所折服的向玢洁最终与团队成员敲定了“蜀锦”这一主题。与此同时,她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对蜀锦并不了解,有时会将其与蜀绣相混淆,选择这个主题,也是想通过这次调研,在校园及更大范围内,让更多的人知道蜀锦,了解蜀锦。

蜀锦

在参观蜀江锦院的过程中,“非遗青年”们深刻体会到了蜀锦之华美与织锦之不易。蜀锦是中国的四大名锦之一,色彩丰富,细腻柔滑。向玢洁特别提到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月华锦,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观赏,它的颜色都会随之产生有不同的变化。

织就如此精致华美的蜀锦,要求织锦师傅们极高的专注度,又因涉及图案、色彩的排列组合,自然耗工耗时,一天甚至只能织几厘米。谈及织锦,向玢洁坦言:“我感觉织锦也是挺复杂的一个过程,这个就像是一个没学过编程的人,在那儿仰望人家高端玩家的那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文创店考察

实践团队并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蜀锦本身,更是向下深入发掘,探讨非遗项目如何与文创产品相连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焕发新貌。他们在成都的街头采访了几十位路人,包括游客、当地居民等,调查他们对于文创与非遗项目的了解程度。

“我们还是先从文创产品引入的,然后慢慢地引入到‘非遗’这个话题。于是我们就发现,很多人其实知道文创,但是当你一提到‘非遗’的时候,他就表示不太知道。”向玢洁表示,自己其实对这样的采访结果还是有一点吃惊,但她同时也十分看好非遗类文创产品的未来前景,认为“非遗类文创其实大有可为”。

在实践报告中,“非遗青年”们提到了关于发展非遗类文创产品的几点建议,一是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比如通过新媒体的形式让年轻人们有途径去了解非遗,巧妙化解神秘感和距离感;二是在设计上去贴合产品的目标受众,在纹样选取与颜色搭配上做到活用与创新,打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备的文创产品。

团队合影

“蜀锦臻艺”暑期实践团队在项目结束后,交出了一份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和时长十二分钟的视频成果。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蜀锦的流光溢彩和织造的精妙过程,并为蜀锦的未来作出了展望,提出了建议。

回忆一个月的成都实践之行,负责拍摄的谢诗琦认为“暑实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这次举起摄像机不是以一名游客的身份,而是从社会调查的视角观察社会”。团队成员于朱湘则表示:“走进生活会学得更透彻。只有深入了解,你才会知道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吸引人。”

团队合影

“我们说‘非遗青年’,一个是非遗,一个是青年。我们就要找二者的连接点,想把非遗和青年群体连接起来。”“非遗青年”社长向玢洁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希望自己和社团所做的一些事情,能够为非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哪怕是小小的贡献,这也是每一位“非遗青年”的期许与希冀。

(编辑:黄诗雅)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