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新元:2003,走在时代前列

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浏览次数:1150发布时间:2018-10-23

 

2003年4月,校报(时名为《广播学院报》)第五版《传媒视线》在第224期正式改版为《传媒观察》。当时,指导老师裴鸣把这个版面交给了经常在新闻学院的堆满杂物的资料室看书的 2002 级研一学生连新元负责。现在,他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特别报道部主任,新媒体平台“问北京”的主编。15年过去了,当记者与他见面时,他拿出了整整一摞保存完好的,他亲自编辑的《广播学院报》。

“我们当时的版式做的很先锋的,有一期还得了北京新闻奖校报系列版面类一等奖。”他说道。03年的北京,八通线还没有开通,校报还没有专人统一排版,连新元要坐着公交去双桥的排版公司反复校对。“我在上研究生前在报社工作过,知道怎么设计报纸的版面,但是排版公司没有做报纸的经验,我需要去到排版公司所在的居民楼里,和一个小男孩一点儿一点儿地推敲,比如这个标题,我要多大的字号,要什么样的字体。然后这个图片应该怎么放,图片放多大。这些都是我亲自去做的。”他回忆道。

连新元编辑的报纸

校报第五版《传媒观察》的定位是:通过对事件的报道、评论,与业界人士对话,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最新的视角思考传媒业界的前沿问题。连新元一直坚持让它的选题和版式走在时代前列。《传播观察》上线的第一期的主题是“伊拉克战争”,这是03年的世界焦点,也是战争史上第一次有电视直播的战争。“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美国CNN的记者直接在坦克里开始报道。”这一期他们还邀请到了知名传播学者陈力丹老师探讨战争报道。报纸上,一张战斗机飞过飞行员的照片几乎占据了半个版面。那个时候连新元很欣赏《21 世纪经济报》、《南方周末》,他们的版式里图片放得很大,很有视觉冲击力。这也是校报图片排版的大胆尝试。

谈到校报带给他的影响,连新元表示编辑工作给他提供了保持思考状态的契机。同时他还在和学者专家打交道的过程中,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连新元一直对广播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期,他写了一篇名为《“都市之声”能否决胜京城》的文章。为了写这篇文章,他监听了一个月都市之声的广播节目,这使他基本上摸清了整个北京广播市场。“后来我很坚定地选择了广播,15年都没有转行,我觉得也是因为我对广播的观察和了解。”

采访最后,连新元翻看着自己保存的报纸感叹道:“师弟师妹们一定要珍惜在学校的锻炼机会,这个机会对你们将来的事业会是一个启蒙,会给你最初的初心和动力。”他提到,自己对职业的追求离不开在学校中逐渐树立的职业理想,而且校媒能让你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在这里能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情感支持。

采访完,连新元发了一条朋友圈:

校报的小师妹忽然来电话说要采访,才想起曾经在广院报做过的版面。一晃十五年……还记得伊拉克战争的选题,记得上课时来回监听中央台和北京台的节目。非典那一期报纸已经找不到了,获得的第一个新闻奖我自己早已经忘记。2003年,记忆太多,忘却的也太多。

(编辑:黄诗雅)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