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垒: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新时代启示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712发布时间:2018-06-25

一九七八年至二零一八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年头,这四十年来,我们走过的路基本上还是在邓小平同志总体设计的道路上前进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收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二年九月至一九九二年二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这十年也是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探索时期,这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和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发展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早有论断,现在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建设仍然是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对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新时代下的研读,以及通过研读汲取新时代最需要的“营养”,我们可以从理论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进行。

一、要创造出先进的、正确的理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首要的意义在于其理论成果是划时代性质的理论,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小平同志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界定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抓住了本质,告诉大家社会主义追求什么,要实现什么。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不止一次提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在邓小平的理论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正是在这一科学的论断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起一系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

同时,把它称之为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成果也是有原因的。在这一理论中首先对于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即中国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定位下,中国建设者们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它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道路,并且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指路明灯意义的理论。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从中汲取的经验,必须在理论的建设上保持正确性和先进性,尤其要对我们所处的阶段有明确的界定,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相信党中央作出这一判断一定是在充分认识当今中国的历史轨迹和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完成的。

二、摸着石头过河——社会建设试点先行

摸着石头过河,是陈云同志提出的,后来都用来对邓小平同志在完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的前提下所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论进行的简要概括。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这种观点多次出现。

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所以要敢闯敢干,在摸索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醒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他还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在新时代,发展仍然是我们最大的诉求,不能为了这一点点的风险而不敢尝试,总的基调还是应该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直以来,我们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发现采用设立试点的方法去检验一项政策的好坏,这种方法非常的有效。面对接下来的社会建设,我们要继续坚持使用这种方法。

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邓小平同志不是专门搞经济的,但是他对经济理论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两方面的理论观点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的。

第一,他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进行了切割,也把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进行了切割。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总是把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画上等号,把资本主义同市场经济画等号。因此,如果要谈经济体制改革,那就只能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作某种修补或进行某些调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观点,实际上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拉下“神坛”,拉到了方法论的层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