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专业化是对爱心的最大尊重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289发布时间:2018-06-15

       距离王凤雅小朋友离世已过去一月有余。

  回顾整个事件,从微博某博主的失实曝光引起轩然大波,到网友对杨美芹一家“重男轻女”“蓄意诈捐”的口诛笔伐,再到善款公开、舆论反转、人们对“爱心人士”的声讨质疑——这桩社会悲剧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舆论的反复变焦和社会底层失语者的无力困境。然而,热闹散去之后,我们更应该透过公众愤怒的由头,看到一个在当下社会长久存在的问题,即社会公益专业度的匮乏。

  整个事件最先戳中大众愤怒点的,是孩子母亲杨美芹疑似“诈捐”的行为——筹款所得、善款用途、开销明细等等疑点在最初都无法得到确切有效的考据,一方面舆论的煽风点火助长了人们的主观臆测,另一方面杨美芹一家最初拒绝公开账目的行为则理所当然地被默认为掩饰和心虚。虽然最后支出明细得以公开,剩余善款也被悉数返还,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中,人们显然忽视了善款筹集过程中的重要中介者:水滴筹平台。作为小凤雅一家筹款来源的主要媒介、同时也是被社会普遍认可的公益平台,水滴筹并未及时对善款用途进行跟进、记录和公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猜疑。虽然明确善款使用途径并不属于水滴筹的义务范畴,但对于这类公益平台而言,如若仅帮助病人筹款而不采取适当的后续跟进措施,那么如何确保善款使用的落实,保证公众的爱心不被滥用?同样值得思考的是事件中志愿者们颇受诟病的行为——强行将风雅带往北京医院治疗,途中安排却多次变卦,整个行动没有有力证明,又无足够保障,最终为杨美芹一家对志愿者的失信乃至发生争执埋下了隐患。志愿者们的出发点固然是善意,但其冒失和水滴筹平台在善款使用、结余善款的处理等一系列流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下社会公益缺乏专业化流程和规范的普遍现状。

  我国的公益事业起步较晚,而且公益组织繁多,一些民间的公益组织更是缺乏专业化的流程管理,容易出现凭借一腔热情行事,却因一些程序上的不当招致公众的批评质疑的事件。长此以往,难免出现公信危机。如果对少数弱势个例的援助需要以公众信赖的流失为代价,那么试问,当下一个“小凤雅”出现时,人们又该如何安放他们的善意?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一事件是对社会性公益行为的一个警示。对于类似的公益平台和公益活动,杜绝争议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善款筹集、使用的管理,同时对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们加强规范和培训,在不侵犯隐私权益的前提下,出台更为细致有力、公开透明的规章条例。

  这是对被救助者的保护,也是对公众善心的最大承诺和尊重。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