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传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在我们熟睡未醒的凌晨,他们开始忙碌的工作;当我们悄然入梦后,
他们才停下手中的工作。他们默默耕耘,辛勤付出,在学校后勤的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用他们的专注、热
情与敬业,保障着我们的生活,守护和温暖着这个校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后勤工作者。
“作为一个老广院人我舍不得脱下这一身白工作服” 张毅 1987 年到北京广播学院(中传前身,下同)工作,现任华体会娱乐场 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
初到学校时,张师傅才十八九岁。从学徒开始做起,烧火洗碗,他把后厨的脏活累活杂活都干了个遍,即使是下班后的深夜,他仍坚持在厨房剔肉切菜,直到现在,也常常看书研究菜谱,发掘更多特色菜。他先和厨师长研究好各种配料的比例,再手把手教厨师,力求做出最好风味的菜品。
七点半到十一点半是张师傅上午的工作时间,这么多年他仍坚持早上六点左右到岗,中午一点下班。“这不算加班,既然要干一件事就要干好,饮食服务与全校师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谈到敬业,他跟记者说,首先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督促自己把好卫生关,让师生吃得放心;其次,敬业的前提是爱业,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让他能够对着菜谱潜心研究特色菜,对他而言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生活上,张副主任和员工同住一栋楼,不仅上班在一起,平常生活上也多有交流,彼此有较为深厚的感情,通过感情的纽带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前两年有员工家属生病要做手术,张副主任带头捐款,同事好友也纷纷伸出援手,尽自己一份力帮助患者度过难关。员工结婚这样的喜事大家也一起庆祝,自发组织送了新人一对红皮箱,给工作之余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情趣。
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三十年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责任。提及自己坚持下来的原因,张师傅说就是一种情怀。“作为一个老广院人,我舍不得脱下这一身白工作服,我记着广院的情。
“30 年的坚守,早把幼儿园当成自己家”
陈红 1986 年到北京广播学院幼儿园工作,现任华体会娱乐场 附属幼儿园园长
红红绿绿的小椅子间,孩子们围绕在一起,小手撑起可爱的脸颊。“恐龙妈妈带着宝宝回到了家中,通过这次旅行恐龙宝宝终于获得了成长。”孩子们中间,静坐在桌前轻柔诉说着故事的,正是我们的采访对象—— 中传附幼园园长陈红。指尖拂过故事书页,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自己的感受,“园长妈妈”的脸上禁不住洋溢着微笑。
1986 年,陈红来到北京广播学院幼儿园,开始了自己的幼教生涯,三十多年来一直耕耘在幼儿园。她见证了幼儿园的变化:由当初几间简陋的平房到如今设备齐全的教学楼,从无级无类的幼儿园到如今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陈 园长付出了很多心血。
每天天色初亮,陈园长就踏着晨辉来到校园;夕阳西下,园长又要坚持检查完教学区域后最后一个离开;遇到验收的关键时期,更是要加班到深夜。中传附幼有两个校区,为保证两个校区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作为园长的陈红经常要两地奔劳。同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进修,为探索创新教育方式筑牢根基。
陈园长说,幼儿园的教育是“ 润物细无声”的,更多的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做铺垫。三十多年的时光里,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思索,陈园长和同事们自主研发出《幼儿语言表达新概念》的园本教材,开创了听说演阶梯式教学,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陈园长说是孩子和家长的爱给了她前进的动力,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那是她最幸福的时刻。“17年每一秒都不敢走远”
顾洪生 1985年到北京广播学院工作,现任中蓝学生公寓主管
在中蓝公寓一期E 区二楼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中蓝公寓的大家长——顾洪生主管。一身朴素的黑色工作服,炯炯有神的眼睛,京味十足地跟记者交流。谦逊的态度是顾老师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今年10 月份我就退休啦!”,顾老师跟记者说,“还是舍不得啊,我得常回来看看。”
1997 年,顾洪生接管中蓝公寓,那时他还不能想象到如今中蓝公寓的巨大规模。“我来的时候还是别的公司承包出去的两间平房,2001 年才有的一期宿舍”。回忆17 年前中蓝一期建成的那一天,仿佛还是昨天的事。
如今的顾老师还保持着多年的工作习惯,按规定八点上班4 点半下班的他每次至少“早来晚退”一个小时。“中蓝一期每个区配备一名管理员、三名值班员;二期是七名值班员。”顾老师跟记者说,自己的工作就是跟楼妈一起检查宿舍,排查安全隐患,保证学生的住宿安全。“我永远都在公寓10 分钟可抵达的地点内,不敢走远,得保证同学们的安全!”
从进入中蓝公寓工作的第一刻起,顾老师的手机就始终24 小时处于开机状态,20 年从未出过远门,他说害怕学生们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在!半夜一两点回到值班岗位也是家常便饭,自己时刻做好工作的准备。
2012 年的夏日是一个忙碌的暑假。那年时间紧任务重,他带着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当时A区、E 区共计1500 多个床位,要在20 天的时间内完成重新装修和装床、桌椅。为了监督进度,顾老师10 天没回家,与装修人员一起工作、吃饭,困了就随便找一个空地睡一会儿,醒了就在楼层中穿梭,仔细排查是否有安全隐患。
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让同学们住进安全舒适的公寓,50 多岁的顾老师直接扛着厚重的床板上楼,不敢停歇。让他欣慰的是,尽管时间如此紧张,学生们的住宿一个也没耽误。
采访结束后,顾老师又马上组织一期的管理人员开会,对一天的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年复一年,每日都是平常的一天,但不会是平凡的一天。站好最后一班岗,是顾老师对于敬业最好的诠释。
“只有快乐地工作生活才有奔头”
董建霞 1987 年到北京广播学院工作,现任华体会娱乐场 留学生公寓与场馆服务中心教学总管
《论语》有言:“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不善言辞但办事利索,正是董健霞老师的真实写照。即便董老师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记者也真真切切地从董老师的眼中读出了她对中传学生们的关爱和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正是这关爱与热爱,使她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无限的责任感,一待便是好几十年。
从1987 年到2018 年,董老师从初入广院懵懵懂懂的十七岁少女,蜕变成了现在对任何工作都得心应手的后勤人。她在后勤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31 年,在教室管理中心也待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董老师看着立德楼从三层变成了五层,她见证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发展使得董老师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但她对工作的责任感却越来越浓。
董老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教务处的批条,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室的使用权,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需要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必须有借教室的批条才能得到教室的使用权。”董老师一直坚守着这项规定,即便是熟悉的人,也从不例外。除了日常的教室安排工作,董老师还负责各类考试的安排。
早出晚归是她的生活写照,尤其是在研究生考试、艺考等大型考试的日子,往往在天色未亮的早晨六点她就已经到岗,把所有工作安排妥当,才开始吃早饭,考试一盯就是一整天,直到夜晚十点,所有工作收尾后董老师才能安心地离开,即使是在自己孩子高考的关键时期,仍旧坚守在工作的岗位,儿子也从不埋怨。
对于学生们,董老师总是充满了耐心。曾经有学生一周内在立德楼丢失了三次钱包,每一次董老师都细心地做好登记,尽快联系到他,不厌其烦地叮嘱他多加小心。
日复一日做近乎相同的工作容易让人感到厌烦。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与后勤相伴三十一年的董建霞老师用她平凡的坚守,讲述了责任与热爱的故事。
这四位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了一辈子,工龄加起来超过120 年。他们吃苦耐劳、热情奉献,这种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拍手称赞!让我们想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一声:你们辛苦啦,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