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五年 传媒课程传承创新

——培训学院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史家小学纪实

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浏览次数:813发布时间:2018-01-22

(通讯员:王晓丽)近日,“史家传媒第十三季颁奖典礼”于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礼堂举行。华体会娱乐场 培训学院青少部老师与史家小学师生共同见证这一难忘的时刻。

本学期史家小学五年级进行了四格漫画、海报设计的课程和原创故事大赛,六年级进行了原创校园微电影剧本大赛。“史家传媒课程就是我们最喜欢的课程,这就是一门既让我们专注投入又让我们精彩绽放的课程,”史家小学生代表在颁奖典礼上说:“史家传媒每学期的颁奖典礼都是展现我们优秀课程成果的舞台。”

(图为史家传媒第十三季颁奖典礼现场)

从“三点半课堂”到全年级必修课程

孩子们所说的“史家传媒”其实是指由华体会娱乐场 培训学院青少部与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合作的一个青少年媒介素养课程项目。

早在2013年,史家小学就开始邀请华体会娱乐场 的老师为其三点半放学之后的一些孩子,即“三点半课堂”或大家俗称的“第二课堂”开设传媒类兴趣班,包括海报设计与微视频创作两门课程。当时每门课程都有60余名学生报名,课程分为3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每班每周一次课。

“一开始,我很担心这么小的孩子理解起来会有困难,因为毕竟很多知识点是大学本科生才开始接触到的,”一直为史家小学讲授海报设计课的翟宇迪老师回忆说,“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超乎了我的想象,他们能够和我良好准确地互动,教授的内容也是一点即通。”

孩子们对课程的热爱也直接体现在课程作品上。2014年,一名五年级的小女孩上了海报设计课程后创作了一幅作品另翟宇迪至今都赞不绝口。“小女孩有个三岁的亲弟弟,她非常爱她的弟弟。上了我们的海报设计课后,她创作了一幅海报作品,画的是她的弟弟在玩小火车玩具,而图案是她以自己写的一篇名为‘我的弟弟’的作文为灵感,仔细去看,这幅图其实全部都是她作文中的文字,”翟宇迪说,“孩子通过我们的课程学会了一种新的视觉传达表现手法,而这也是我们这门课的主旨之一,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图为史家小学五年级学生作品“我的弟弟”)

2014年,史家胡同小学与学校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双方“大手拉小手”共同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五、六年级全面铺开,媒介素养课程正式纳入全年级必修课程中。

五年级开设《漫画创作与平面设计》课程,六年级学生开设《微电影创作》课程,旨在对学生的策划创意能力、创作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引导和启发小学生充分发挥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全面把握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掌握其特殊的规律性。

“传媒+语文”、“传媒+美术”实现学科融合

史家副校长范汝梅在颁奖典礼上说,史家小学将传媒课程引入全日制课堂中,这样先进、有创新性的课程在全北京是独一无二的。

实际上,史家传媒课程的创新还不仅限于此。培训学院青少部与史家小学双方共同组建的传媒课程组一直致力于探索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希望在课程中既能够实现学科融合,又能够整体落实核心素养,在课程中训练表达、发展思维、培养审美、学会合作。

2016年11月29日,由华体会娱乐场 培训学院与史家小学联合主办的“传媒特色课程,体验学科整合”研讨会于史家小学举行。史家教育集团王欢校长,华体会娱乐场 培训学院教师代表,史家王瑾传媒工作坊成员及全体六年级语文老师参加活动。此次活动为“双师授课”,即由华体会娱乐场 培训学院的授课教师李语然与史家小学语文老师李宏华同上《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李宏华老师主要从阅读理解角度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概括词语知识点,归纳中心思想等;而李语然老师则主要从视觉语言和影视化角度来带领学生做课文的角色分析,并进行传媒课程中剧本创编的学习,此外还带领同学们讲课文进行表演展示。

史家小学校长王欢对此次创新性授课方式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课程组继续探索学科整合的多样形式。

(图为“传媒+语文”双师授课现场)

(图为双师授课现场)

2016年12月9日,史家传媒课程迎来首次“美术+传媒”双师授课。授课教师分别为华体会娱乐场 动画学院副教授洪汎老师与史家小学美术老师孔炳彰。课程以“苹果”为主题,先由孔炳彰老师主要从绘画角度对同学们进行创作指导,随后由洪汎老师从动漫创意角度对学生进行更深层的启发与思维指导。最终,所有同学都在两节课内创作出了完整的四格漫画。

(图为“传媒+美术”课堂)

(图为“美术+传媒”课堂)

让人“累并快乐着”的项目 一切为了孩子

“累”是每一个参与史家传媒项目人的心声。

“终于能松口气儿了!”1月8日的颁奖典礼结束后,培训学院青少部项目执行人杨玉荣和史家小学项目执行人王瑾不约而同地说。史家传媒项目能够成功运行至今,离不开双方付出的巨大心血与努力。每次颁奖典礼活动结束之前都是双方项目执行人最繁忙的时候。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总共要产生1440余部作品,双方要合作进行作品收集、整理、组织评审与颁奖工作,事无巨细,马虎不得。

“作品收集上来以后,我要先把每幅作品进行拍照并整理,给每个班级都要做出精美的PPT并存档,”杨玉荣说,“光是拍摄作品照片就要花两到三天时间,每次都是拍到手机烫得不行才停下来歇一会。”

但更累人的大型活动是微电影节。自2016年起,华体会娱乐场 培训学院青少部与史家教育集团每年6月份都在史家胡同小学礼堂举行联合举办“史家传媒”微电影节。据《微电影创作》授课教师曾严彬介绍,参展的几十部微电影全部来自学生通过《微电影创作》学习之后创作出的作品。孩子们会像真正的影视制作团队一样,一个小组里有导演、制片、演员、摄像、灯光师、剧务、场记、后期剪辑制作,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部微电影作品。有的微电影作品,学生还用到了专业的航拍、摇臂和轨道,甚至还有为影片制作原创音乐歌曲的。

(2016年“史家传媒”微电影节)

(2017年“史家传媒”微电影节)

孩子们说:

“我们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思维的冲撞也有顿悟后的觉醒,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把我们心中最完美的作品呈现出来。”

“微电影实践真正让电影梦想的种子在我们心中萌发。我们感谢这次机会,让我们收获快乐与友谊,在挑战与失败中成长。”

“剪辑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觉得我在用‘剪刀’释放电影的灵魂。”

“两年的传媒课程学习使我从一个不自信的人变成一个敢于挑战的人,从一个集体活动的跟随者变成积极参与者甚至领导者,我在传媒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自信。”

“今后我会阅读更多相关书籍,写出更多精彩作品,我相信,只要我拥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成为电影编剧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传媒大学的老师们用专业的传媒知识告诉我们传媒的魅力,在传媒课上,我们学到了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甚至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想一直为之奋斗的梦想。”

……

每年的微电影节虽然办起来很不容易,但孩子们会在这一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现自己在传媒课堂上的感受和收获,这也让所有为了史家传媒付出辛勤努力的人感受到快乐和欣慰。

翟宇迪说:“我教过了4届学生,每一届每个孩子对我都像朋友一样,我觉得我不是她们的老师,我们更像忘年之交,我学会了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理解分析问题,然后我又用这样的角度反观我的教学形式,将其调整为孩子能够理解接受和自由创作的形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形式从不受到局限,但又积极阳光,绚烂多姿。这其实正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情感的宣泄,只不过她们学会了用更多的表现形式、方法、角度,把这些内心的东西释放出来。传媒教育,其实是一种实际应用与理论教学的综合体,从眼前考虑,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从未来考虑,何尝不是为了我们自己乃至社会。衷心期待我们的传媒项目能够成为经典,带动教育的改革以及发展。我也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与其中,陪孩子们走过一段人生伊始五彩斑斓的路。”

曾严彬说:“孩子们通过我们的课程不仅学会了如何去写剧本和拍微电影,而且对于电影的认识和热情都提高不少。对我自己而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授课经验,孩子们对电影本真的热爱对我感触很大,启发我觉得电影可以成为艺术教育的一种方法,介入到小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

自2013年以来,在传媒大学与史家小学“大手拉小手”的合作过程中,双方为史家胡同小学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投入了50余位师资,开设讲授了4200 节/次传媒特色课程,双方项目小组开展教学研讨40余次,学生创作平面作品2000余幅,原创剧本1000余篇,微电影100余部。正是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结合、融会贯通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真正让媒介素养从孩子抓起,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传媒艺术之精髓,开拓眼界与思维,让青少年媒介素养在素质教育中开花结果。

(编辑:阎玺)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