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需要能够适应国内外环境要求的、具有较高价值取向和追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深厚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扎实的外语基本功,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我校始终重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非通用语专业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教师学缘构成优化等方面与“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对应。并发挥多语种影视译制的特色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着力发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非通用语专业建设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校在本科层面加强了“一带一路”外语翻译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20世纪50年代我校就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土耳其语、葡萄牙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等非通用语专业,为国家对外宣传事业培养了大批栋梁。
2000年,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校恢复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在内的非通用语专业大规模招生,十多年来共新办或复办了二十多个语种。
2004年,华体会娱乐场 正式成为9个“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同年,我校非通用语亚非语群种正式纳入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7年华体会娱乐场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验收汇报会
目前,我校有18个非通用语专业。“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53种官方语言中,我校现有马来语、土耳其语、印地语、孟加拉语、普什图语、尼泊尔语、俄语、匈牙利语、葡萄牙语等9个语种专业。
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学校发挥多语种影视译制的特色优势,积极承担中华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任务,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学校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深度合作,共建国家多语种影视译制基地,基地推出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爱情故事》《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妈妈的花样年华》等译制剧在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埃及等国播出后,反响十分热烈。
学校师生团队使用英语、法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西语、葡语6种语言,参与译制九十多部中国影视作品,《舌尖上的中国》(国际版)、《孔子》(国际版)、电视剧《天龙八部》(中译英)、《封神英雄榜》(中译英)、《唐山大地震》(中译俄)等在欧美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
(编辑: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