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部:何梦凡

来源:学生工作部浏览次数:1469发布时间:2017-07-05

我是来自艺术学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兼职辅导员何梦凡,能够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团结的、活泼又严肃的团体里工作,真的是倍感荣幸,也是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份工作、爱上了这个集体。我想简单交流一下我作为兼职辅导员工作一年的工作感悟。

一、学生事务管理

811是我们音录学院本科辅导员工作的办公室房间号。“来吧,我就在811”在这一年当中已经成为了我经常说的话。

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主要为学生事务的管理,包括掌握学生心理状况(与学生面谈谈心)、学生学业情况、学生出勤情况等等,还有包括定期组织班干部例会,办理各类手续,解决学生的突发状况,清晰传达相关通知。

研究生一年级课业较多,课堂之外的时间,我基本在办公室处理各项学生工作。经过一年的锻炼与磨合,我与学部的老师们,尤其是我们学院的两位专职辅导员老师以及另一位兼职辅导员配合默契。同时,随着通联制度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微信、微博、QQ等方式都成为了我们与学生实时交流的有效途径。

学生随时都可能“推门而进”,办公室总是被此起彼伏的询问声充满着。而我和学生之间的开场白往往是“最近怎么样呀?挺好的?课多不多呀?”。几句交流可能不多,但却可以从某些角度体现学生近期的心态与状态。也引出了我下一点工作感受,那就是学生心理工作的感悟。由于负责心理工作,心底的那份敏感与关切始终伴随着我。

二、学生心理工作

学生心理工作是我作为兼职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侧重点。经过了近一年的学生心理工作,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工作理论与方法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目前来说,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与挑战。就北京来说,北京高校大学生中可能存在重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0%~12%,主要心理问题是发展中问题,也就是心理困扰,包括适应、学习、人际、就业等多方面问题。而结合学生实际,一些新出现的心理问题特点,包括低年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概率上升、心理问题多重复杂、心理问题掩饰性较强,以及情感丰富、感性、“爱情至上”等,都使得当下的学生心理工作变得重要而敏感。由于是第一年担任兼职辅导员,我负责的学生心理工作部分更多的倾向于基础日常性管理,而我作为学生,师弟师妹们更多把我当做“姐姐”,这也帮助我和她们更加平等、亲切的交流,更易倾听他们的心声。“朋友圈分组”

针对不同的年级,心理工作的关注重点不同:大一新生,新环境下敏感、直接,以自我为主的孩子较多,我利用自身与其年龄差距小的优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新生报到、军训开始,树立自己开朗、时尚、靠谱的辅导员与师姐形象,从而了解他们入学第一年的心理动态;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认知,学业与实习也逐渐开始忙碌,心理工作重点放在对其学习状况以及情感状况的关注上,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动态等手段的观察,及时了解他们的近况,随时和他们聊天交流;大四的学生,由于面临考研、出国、就业等压力,他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心理上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因而在心理疏导方面,更多的是帮他们准确树立自我定位,尤其是开导在毕业之路选择上较为迷茫的同学,谨慎地帮助分析当下就业升学形式,排解大四毕业生的紧张与迷茫。在交流过程中,学部主管心理方面的辅导员老师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引导我沉稳而冷静的处理各类情况。

通过几次与有思想波动的学生深聊,我发现其实学生们被父母保护的更好,而且都较为单纯,思考问题直接,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容易钻牛角尖。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亦或是我们辅导员,作为倾听者,首先,去倾听,倾听他们的倾诉甚至是抱怨、愤怒,是令他们放松心态、平静心理的第一步,让他们说出苦恼往往会比实地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更难。而且一定要与心理指导中心的老师及时交流,因为心理中心的老师都是专业的,并且是经验丰富的。当然,所有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发生,作为辅导员的第一要务是通知学生家长,与家长共同面对。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