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发布,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当中明确城市人民政府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理措施——这是中央避免就地方问题“一刀切”态度的体现,更将成为地方政府“勤政”与“懒政”的一面“照妖镜”。
《央视财经评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0多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累计投放车辆超过一千万辆,注册用户超过一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了10亿人次。”共享单车不可不谓2017年中国互联网经济中一支突起的异军。然而,从“用户用车不规范”到“共享单车过剩挤占公共空间”,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共享单车这个自由疯长的新经济市场无疑需要规范,但如何在规范的同时落实《征求意见稿》中标明的“鼓励”二字,即是对城市人民政府能力和智慧的一大考验。
在不同的城市环境里,不同的地方政策下,同样品牌的共享单车发展健康与否是一把尺子。
城市人民政府接手了制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具体管理措施的权力,同时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各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不同,不同的单车品牌对该地区的渗入程度即投放量不同,各地方的经济发展、互联网普及水平、市民观念等方面也都是不同的,这都决定了一个城市无法照搬其他城市的经验,复制其他城市的成功。
而且,对于“共享单车”这一新经济的规范措施的制定,对所有城市而言都是一次试水。交通运输部《征求意见稿》中谈及“共享单车”规范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规范停车、押金退还、单车骑行安全等,囊括了市民个人、企业、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因而要实现共享单车在当地的蓬勃发展,政府绝对不用幻想可以凭借一纸文书一劳永逸,而是必须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也必须实施政策之外的宣传教育“软手段”。
此外,《征求意见稿》谈到的“研究建立与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公共出行需求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是对各城市管理规范力度的一个考验——不管,不行;管得狠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趋势也势必受到影响。一旦竞争活力被管死了,那么管理措施就会沦陷进“过犹不及”的一段,反而违背了我们鼓励互联网新经济发展的最初意图。
综上考虑,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城市共享单车的业态会成为一方政府行政水平的镜子,继而反射出地方发展的方方面面。
作者:杨宜林 2015级广播电视学
(编辑:陈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