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听图书馆馆长为你讲述“大阅城”的过去与未来

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浏览次数:616发布时间:2017-04-13

想知道图书馆为什么叫“大阅城”吗?想知道图书馆能不能设置情侣专区吗?想知道馆长时代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吗?快来一起听馆长讲讲大阅城有关的故事吧!

 

 

在学界,

他是新中国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佼佼者;

在华体会娱乐场 学生心中,

他是执掌中传“大阅城”,满腹经纶的大阅城“城主”;

他,就是逄增玉。

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担任硕士导师;

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津贴”;

1998年,担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至今,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5年,其学术成果被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评为2000-2005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30名重要学者之一;

2007年,他来到华体会娱乐场 ,执掌汉语国际教育,先后任汉语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孔子学院管理处处长、校图书馆馆长兼孔子学院管理处处长。

2017年,他被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评为全国艺术学学科18位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关于“大阅城”,我们来听听馆长怎么说。



“大阅城”的前世今生

记者:图书馆为什么叫“大阅城”?您知道吗?

馆长:新馆建了以后,环境很优美,成了学校的地标建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叫大阅城有几重含义,第一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这里阅览读书学习,大学生来阅览的地方自然就是“大阅城”;第二,城里不有个朝阳大悦城嘛,那是熙熙攘攘繁华热闹的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同学们也用比喻说我们图书馆也像大悦城一样。因为不仅是学生在这里看书,老师也会到图书馆来借阅。而且图书馆门前广场,不仅为学生、教师,还要为社会服务,天天很多老头老太太坐在台阶儿上晒太阳,周边的幼儿园的孩子们也来玩——这就成了大悦城了,大众的乐园。

记者:我们的图书馆有什么样的优势及特色吗?

馆长:我们图书馆的优势跟特色是跟学校的特色息息相关的。在传媒图书和影像、数据资料方面比较齐全,如新闻传播、影视动漫等这些学校的主流学科的图书资料,纸版的图书资料、各种电子数据的资料,而且这也是将来重点发展的方向。我们的理工学科、文史哲学科的纸质版图书和电子数据资料的建设,也会越来越强化。一个综合大学,得有强大的文史哲和数理化支撑传播(比如说传播就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文科的传播,传播学、新闻学这样的一些大文科,再就是传播技术,那就是理工科。)

现在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就是数据化,各种数字化的数据库、数字电子图书会越来越多。这是世界图书馆的趋势,传媒大学的图书馆在这方面还是有积累优势的,将来会进一步地强化。

记者:图书馆近期有什么计划吗?关于书籍?

馆长:最近的一个变化我想大家都应该看到了,就是图书馆一层大厅新设了新书展示区,各种新到的图书分类展示,同学们进馆就能够看到各个学科的新书,可以翻阅,觉得好就可以借阅。新书还会定期进行更换。

近期还想计划增添一些影像数据资料,但受到一些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一个是空间,一个是资金。因为现在是学校大发展的一个转型期,资金不是特别充足。历史上,我们的图书馆很小,2012年以前也就是南院的那个小图书馆,就是现在的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逐渐发展成现在这样的图书馆,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什么事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记者:这样看来我们从2012年到现在应该说是发展得很快了?

馆长;应该说硬件方面改善很大。首先,图书馆方面整体的环境、外观,成了全校的一个地标性建筑。这个广场,我们不仅为学生、教师,还要为周边居民和社会服务,它承担的功能也是别的大学所没有承担的,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北京市政府没有为周边居民提供合理的休憩娱乐空间,我们传媒大学替他们实现了,所以北京市政府应该给予我们补助和奖赏。大家都喜欢我们的图书馆嘛,因为环境很好。而有些大学就不许周边居民进入,进门要查学生证和工作证。传媒大学没有,是开放大学。

记者:那跟之前比,我们的书、软件、还有管理方面,跟之前比还有什么样的进步呢?

馆长:管理方面,我们现在的图书流通借阅采取社会化外包方式,交给专门化的图书馆管理集团承担借阅流通工作,图书馆在职员工主要进行整体管理和细部管理。

大学的图书馆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在我们学校这种理念还要逐步地树立。图书馆在中外大学之中非常重要,会派一些资深的教授、知名的学者来担任图书馆的馆长。同时,图书馆会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和特色藏书,有自己的秘籍和宝贝,比如综合大学图书馆一般会有很多珍贵的书刊数据文物典藏,是为镇馆之宝。我校图书馆对于这方面的建设,还应该更加重视。老的综合大学因为有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所以特别重视历史悠久的厚重的东西,像清华建国前有四大导师: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梁启超等,冠盖中华,解放后后一度排除了文史哲,改革开放后意识到这个历史损失,所以重建文史哲重金收购古代典籍。我们学校过去是广播学院,广播新闻影视求新求紧跟时代与社会变化,书籍越新越好,所以没有文史哲典籍和秘笈。这些年开始重视,比如前几年将何其芳的藏书收录于馆,辟舍馆藏。何其芳是三十年代北京有名的汉园三诗人之一,后来到延安参加革命,解放后从北大到中国社科院筹建文学所,自己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文学所的古籍典藏极为丰富,何其芳自己的古籍藏书也颇为丰富,他逝世后家属把他的藏书捐给我们,是很宝贵的一笔财富。当然在我们这儿利用率不高,没办法,我校的主流学科是新闻传播戏剧影视等,如前所述,重新求变,沉浸既往非所长也。但图书馆有了这套书,厚重感是不一样的。

还有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发生时代性变化,过去只强调是知识、信息中心和学习中心,现在世界图书馆都强调在此之上还有学术中心和交往交流中心,图书馆的功能在扩大。为此,图书馆还必须为整个学校的学术发展、学科建设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撑,比如说逐步建设为以图书馆为平台的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影像放映观摩、研讨空间等,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谋划的事情。

记者:您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对图书馆留有什么印象?

我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在一所部属综合师范大学。读大学的时候,天天泡在图书馆,我觉得读书的时代很美好,培养人的立体思维和拓宽知识面。现在这个时代手机啊网络啊新媒体啊很现代化,但获取知识的方式有点碎片化。大家好像什么都知道,是知道分子,但不足是缺失深度。我们当年学古代文学讲到先秦文学,图书馆就把先秦文学的各种作品选和参考资料准备好,我们的班长或者学习委员就到图书馆统一借阅,然后我们人手一套。我后来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但是,我们那一代大学生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都学习两年,很多教师都是国宝级大师,学术水平高教书认真,比如讲先秦文学选修课的是我国八十年代建立文科博士学位后的首届博士导师杨公骥教授,讲庄子的教师是西南联大著名教授闻一多的助教何善周教授,讲古代小说的是《西游记》研究名师苏星教授,教古汉语的是开辟古汉语词汇学的孙晓野和著有《汉字学》与《古辞辨》煌煌大著的王梦阳教授……给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咱们学校梧桐书屋那块文言牌匾就是校长让我写的,白话文的是白岩松写的。学外国文学的时候,图书馆会根据国别备好各国文学作品,讲到法国文学,学习委员就会用图书馆的小车推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等,讲到俄苏文学就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罪与罚》、《母亲》《静静的顿河》等。不仅是欧美文学,还有东方文学和儿童文学,还有文学理论和艺术美学理论,东方文学里日本文学印度文学乌尔都语文学甚至连朝鲜文学都讲述。除了集体借阅,我们当然还会课后都泡到图书馆,自己借阅。

那个时代也很单纯,大家都说要把被四人帮糟蹋的时间夺回来,拼命读书,很少旁骛。我觉得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相当于读了几个大学。我们班级有几个同学经常上外语系的课苦学外语,毕业时可以跟外语系的同学媲美,两个同学同时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现在都在日本,还有个同学像个疯子似地背诵英国弥尔顿的《失乐园》。此外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都开课都要学。还有西方文论中国文论马列文论,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还有政治课上的经典阅读,《法兰西内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当时中共提倡的高干要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我们都有涉猎,还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和哲学。那个时代充满了朝气和理想和共识,所以大家很怀念八十年代,最近很多大学的著名教授都撰文写七七级大学生活和时代,就是怀念那个时代。那真是一个狂热读书的年代,现在有些博士也未必比那时一个本科生读的书多和广。

现在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不能总怀旧,现在是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媒体电子媒体取代纸媒的时代,再要求学生大量地读书也有时代的难度和挑战。但无论如何,我们想增加一些文史哲政经法等图书的采购和建设——几次教代会恰恰是新闻传播专业的教授提出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非常好。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传媒大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建设和校园建设,提供厚重宽广的基础和积累和底蕴。

“大阅城”的未来

记者:我觉得您有很多想法,下一步的话您的这些想法中,图书馆现在最想做又能做的事情,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

馆长:首先我们要把图书馆的硬件环境加以改善,现在图书馆的这个硬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加强管理,重新思考和定义图书馆的功能,让图书馆的各个部门树立敬业意识、进行目标化责任制管理。第三最希望的就是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图书馆经费能够相对充裕,有钱好办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一切嘛。

 

之前我们向同学们征集了一些问题,接下来是馆长回答同学提问的时间啦~

小白杨:前段时间一些高校引进图书馆预约座位系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您有注意到吗?我们学校有这样的计划吗?

馆长:正在建设,很快就会实现。

小白杨:请问图书馆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由谁来做的?

馆长:图书馆的设备是学校的很多部门共同来做的,图书馆是使用单位,设备、维护与安全等是后勤处、基建处、保卫处等部门负责,图书馆发现问题以后会及时向学校报告,由各负责部门来进行维修,同学们发现问题可以随时向我们的工作人员反映,或者来图书馆的办公室也可以。

小白杨:图书馆的读者公告上提到“禁止馆内进食、吸烟”等问题,图书馆会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管控呢?

馆长:几乎所有图书馆都不让带食品或在图书馆进食,第一味道会影响别人,第二食品容易引发蟑螂、老鼠等出现,它们出现就会会毁坏书籍。公共场合吸烟本来就不好,全世界公共场合都在越来越严厉第禁烟,图书馆就更是防火重地,自然严谨吸烟。管控方面,图书馆现在有很多公告,我们会及时提醒大家那些行为不能做,会在入馆时加强检查,图书馆的网页上也会有相关提醒,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同学们的自觉。

 

小白杨: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可以延长一些吗?

馆长:考虑到北京交通运行的时间,时间太早或太晚工作人员会不方便,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希望同学们理解。

 

小白杨:毕业前可以把书捐给图书馆吗?

馆长:可以的,谢谢同学们!找图书馆资源建设部门就可以。

 

小白杨:可以给考研的同学占座的特权吗?

馆长:不太可能,那样影响公平,考研的同学高兴了,其他同学就会不满意。

小白杨:图书馆可以单独划分情侣分区吗?

馆长(惊愕):…………………………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