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子

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次数:615发布时间:2017-03-10

编者按:《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发布,使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有了操作实施的规范。相对于文件的面面俱到,本文精当地指出“双一流”建设中的关键点,同时清晰地陈述出这些关键点的来龙去脉,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双一流”战略,理解实施“双一流”建设的着力点和给高等学校重点建设进程带来的变化,特与读者分享。
  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和政府的长期战略目标,也是我国教育界和全国人民的一个中国梦。我国对高等学校进行重点建设的历史已有二十多年,“211工程”和“985工程”推动一批重点建设高校显著提高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绘制了新的宏伟蓝图,本次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又为高校合理选择建设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华体会娱乐体育首页 、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指明了方向。
  继往开来,引入竞争机制
  1993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1995年,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211工程”采取分批滚动实施的办法,最终选定了112所建设高校,持续进行支持。
  1998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985工程”正式启动,分期开展。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陆续有39所高校进入重点建设行列。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211工程”和“985工程”吸引和会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建设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和育人能力大幅度提升,显著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事实证明,集中有限资源加大对部分高校的投入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同时,身份固化、竞争缺失、发展趋同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双一流”实施中,在《总体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立动态开放竞争,以绩效评价为主的调整机制,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对不能达到建设目标和水平的高校给予预警并减小支持力度直至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这一机制在过去的重点建设计划中是没有提出过的,是新的发展条件下进行重点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有利于建设高校自主制定发展规划与建设方案,增强质量意识和争优意识,同时也为其他未能进入建设范围的高校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和培养质量,争取下一轮得到支持保留了空间。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