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依书
2014级文艺编导专业
华体会娱乐场 交响乐团 中提琴首席
“三复斯曲”
在我们得知要参加2016年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的比赛之时,其实大家并无太多紧张,一是信任指挥和乐团的水平,二是比赛的日子还未临近,在日常的训练中,很难切身的感受到那种赛前特有的紧张之感。然而,随着比赛日子的逼近,曲目排练到达瓶颈、个人水平有限以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问题,逐渐显露。大家的情绪在一遍一遍的反复排练中,也经历着起落转伏。赛前排练注定是枯燥而艰难的——参赛乐曲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打磨,甚至是“鸡蛋里挑骨头”,在达到一定标准后,要想再继续突破,必定要经过一个极为煎熬的、可谓“锱铢必较”的时期。好在,我们与指挥一起,“扛”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整个过程,不敢说大家都没有怨言——我认为这也确实不符合人之常情,相反,最珍贵的,恰是在发过牢骚、有过抱怨以后,大家仍然能尽心尽力地排练、演奏,不让任何小情绪或疲惫影响自己作为乐手、作为代表学校参赛的学生的职责。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大家,便会发自内心的觉得这群靠谱的伙伴们实在可爱,于是,连日复一日、三复斯“曲”都不再那样辛苦了。
“两年一次”
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私以为在这样的模式下,能恰好在乐团中赶上代表学校参赛的,也算跟比赛有缘了——小两届、大一届,都可能与这两年一次的盛会失之交臂——由此,肩上的压力自然也颇大。同时作为声部中年级最大的人,一下失去了以往比赛时有师哥师姐在前面带着的踏实感,而更多了一份责任与义务。前几年,不管是怎样级别的比赛或怎样场面的演出,只要抬头看一眼坐在前面的哥姐,心里就无比踏实,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像坐在保护伞后面般专注的完成曲目。现在,保护伞已经飞向他们更广阔的天地,而羽翼尚未丰满的我,也必须尽可能快、尽可能好地成为能让师弟师妹们安心的人。此次比赛,就成了锻炼和检验自己的好机会。而也是在备赛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原来当你信任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平时排练时不吝给出自己的建议并且积极磨合之时,自己的力量也不再来源于坐在前面的哥姐,而是坐在自己身后的师弟师妹们。当你举起弓、当你放下琴,虽然看不到声部中其他人的动作,但你很清楚的知道,他们跟你始终共进退——甚至当你拉错了弓法,他们也会及时反应过来并跟你保持一致。我想这就是两年的意义。期间变化肉眼难测,内心却好像能清楚的很。并且我十分肯定地说,下一个两年到来之时,坐在我今日位置上的师弟或师妹,一定也能成为,超越此时的我、彼时的师哥师姐的自信乐手。
“一个集体”
“集体”二字,对曾经的我们来说,算是一个较为空泛的词语——人人都知道它的意思,却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它的意义。但在这一次比赛过后,相信每个人对于这两个字,都有了自己重新的定义。我们不是80个人、20个人、四五个人在一起演奏一个曲子,我们是一个如齿轮般彼此紧密镶嵌、勾连转动的整体。而对我本人来说,除了跟随大团参加交响乐团的比赛,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也许更能体会到聚合为一的集体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赛前走台后调整状态时,弦乐四重奏中担任第一小提琴的师哥说:“在台上我们就是彼此的伴侣。”——当时有点起鸡皮疙瘩,现在省略上下文凭空看好像更显矫情。但在上台后一起举弓的刹那,却突然觉得,好像没有比这句话更贴切的形容了——用眼神给彼此支持、用呼吸给对方信号,说句俗的就是——我时刻感知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此次出征,有收获、有遗憾,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便是上述之一二三件事了。
(编辑: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