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大熊海波:让你爱上计算机

来源:新传时报第48期浏览次数:320发布时间:2016-12-05

已经是晚饭后休息的时间了,王海波正陪着儿子一起看《哆啦A梦》。这部动画片里充满了奇思妙想,他和他的儿子都会被其中的有趣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感觉其中的大雄有时真是又可气又可笑,但是又很真实,好像儿子身上也会有他的影子。

海波老师喜欢上了这个傻傻的形象,心里觉得自己平时也经常比较傻气,就决定采用这样一个卡通人物代表自己。他从网上找来大雄的图片,再设置微信名字,但是误把“大雄”设置为“大熊”了,后面想想,取其中“熊”这一动物的形象也不错。

这个头像和微信名一用就是3年多,海波老师的形象从此在学生的眼里也是这个可爱的大雄了。

幸福指数已达100%

1998年,年轻的王海波进入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在这里让他感受到一个周围都是博士和科学家的高水平环境,自己的素养也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所提升。从03年开始,王海波先后任于中国移动、雅虎中国,最后选择在一家财经领域的公司做系统搭建等技术方面的工作,辞职后选择来中传任教。

“我的目标不是从二十几岁开始就树立,并一直朝这个方向走的。我一直就是随着情况来变化,也许不太好,但是我的性格决定我不是那种一定要怎么样的人,之所以来当教师,是性格不太喜欢冒险的东西,喜欢让东西在控制范围之内。”

选择老师这个职业是全家人的决定,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想要有更多的时间回归家庭。而在家庭生活中,对儿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对学生,王海波都秉持同样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兴趣。他每天都会陪着儿子学英语,但他又不会让儿子局限于课本以内的知识,会鼓励他多看一些课堂外的东西。

很多人对海波老师的印象就是一个慢条斯理的理工男,但海波老师最大的兴趣爱好可是唱歌,在中科院计算所举办的研究生歌唱比赛中,他以一首满江的《裙角飞扬》,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喜欢打羽毛球这项运动,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天上完课,他都会和同学在一块空场地上撑开羽毛球网,一直打到天黑。

虽然老师的生活是典型的两点一线,除了教书,就是家庭,但与一般中年人可能会流露出来的厌倦不同,他在谈话中表现出来的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甚至说道,现在的幸福指数就是100%。

让学习纯粹,用好奇心驱动学习

虽然是后入的教师职业,但海波老师做得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错。历届学生对他的课堂评价甚高。在他的个人百度百科词条上,“讲课内容独特,思维充满创造性,经常会向同学们资讯反馈的信息,有问必答,拥有令人艳羡,可望而不可即的瞬间制作网页的大神级技术”的好评赫然在列。

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海波老师对教学的认真程度极高,有好几次,他竟然梦见自己还没有备课就直接上讲台了,梦里觉得非常奇怪,“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想,在梦里“干着急没有办法”,当醒来发现只是一场梦后,会感到“非常开心和幸福”。

海波老师认为,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抛开现实世界额外附加的东西,保有好奇心。每个人都会受到现实制约,不会得到一个完全美好的状态,但是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应该用好奇心驱动学习,追求世界的乐趣。

计算机的发展很快,如果死守课本内容难免有其局限。为了让内容跟上时代,更有意思,海波老师会在课堂设置超出课本20%~30%的内容。尽管去年的教案已经比较丰富完善了,但老师想让每一届学生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所以每一年的课件都会重新设计。

在平时上网时,海波老师看到好的网站页面效果都会保存下来,并且会打开页面的源代码去分析每一部分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在一个专门记录这些的文档中,已经积累了几百个不同效果的网页。

对于海波老师而言,虽然在学习初衷上他更希望学生能够自己探索,但他也以教为主的演示状态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有加速作用。在课堂上,老师会一点一点教,一步一步地演示,自学可能会“冲来冲去”,走许多弯路,希望通过这种有点枯燥的教学方式,加速学习效率。“希望不和初衷相违背,如果让你们失去了探索的兴趣,那么我还需要再改变一下。”

谈及对同学对自己的喜爱,海波老师笑着比喻道,师生关系就像男女之情,你第一眼喜欢上了一个人,也许就会一直喜欢下去。从第一堂课就喜欢上老师,认同老师,那么就会喜欢这门学科,就会有想要自己探索乐趣的动力,前提是老师是有内容的、可供交流的。

秉持这样的理念,王海波还想去不断完善自己。

(编辑:宋佳音)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