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中国电视综艺内容呈多元“井喷”

来源:华体会娱乐场 浏览次数:1917发布时间:2016-11-04


3. 主流化:主动适应主流价值的需求

综艺节目的“主流化”针对的是一些偏执的娱乐观念,如以非主流为上为荣,消解崇高、消解宏大、消解深度,去历史化、去本质化、去和谐化,拥抱世俗、拥抱浅平、拥抱欢愉;这些偏执的观念可以使传媒机构取得一时的收益,但偏执和简单的狂欢,难以长期而持续地吸引观众的目光,从而使电视综艺走向一种困境。

综艺娱乐表面看是文化消费问题,但从根本上看,它更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它总能体现主流价值、意识形态对政治合法、社会凝聚、文化认同的努力,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中国体制下的情况更是如此,综艺娱乐节目对此必然需要一种自觉调适。虽然适应主流价值等意识形态需求,必然不是做综艺娱乐节目的根本出发点,但兼顾对意识形态的认知一定有助于节目“左右逢源”。

近年来部分电视综艺节目在如下几个方面,主动积极地回应或借助主流需要,取得了一些探索:(1)对“公益”的打造,通过传媒平台,筹集公益基金,通过梦想类选秀节目发放公益基金,达成公益目的;(2)对“理想”的张扬,尊重、聚焦普通人的人生和理想,为普通人取得成功提供渠道和舞台,这在许多达人类和歌唱类节目中都有体现;(3)对“情感”的珍视,特别是对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等的展现与抚慰,如《爸爸去哪儿》和许多选秀节目所呈现的情感元素;(4)对特定“正能量”的放大,如《最强大脑》的科学精神,《开讲啦》的励志精神,《中国好歌曲》的原创精神,《汉字英雄》的文化精神,《士兵突击》的强健精神,等等。

电视综艺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和责任多了,那些偏执娱乐观的空间便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本土化”一样,“主流化”探索的辐射,同样意义深远。

当然,在市场经济与资本喧嚣的时代,有引领力的内容也必须借助对市场的占有,才能通过如“去政治化”的方法和手段传播到位,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与话语权必须有市场力做支持。


三、结语:大时代需要更长久而深刻地为历史所保留

2013年至今留史于中国电视艺术史是因为“电视综艺新格局”的出现,这又以综艺“内容生产新格局”的出现为判断依据,特别是内容生产中“多元化节目与类型的井喷”。

这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的,它一方面实现了过去数十年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积累的大爆发,另一方面在爆发之后也启示我们思考新格局在未来的“可持续性”。若要维持这种新格局的面貌,甚至不断创造新的良性格局,中国电视综艺不能仅仅在内容生产的小框架内细细琐琐,还必须将自身置于广阔的传媒与艺术时代背景与需求中寻求突破。

中国电视综艺不断拓展与提升自身格局的过程中,将无法绕开如下三个时代背景和需求:一是在对外维度,注意全球化语境,中国电视综艺必须锻造自身的全球格局,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二是在对内维度,注意公共文化语境,提高电视综艺的审美品质与文化价值,协助社会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三是在自身维度,注意媒介融合语境,综艺内容生产不止需要利用新媒体手段,更要有打碎自身而接受新媒体全面改造的智慧。如此,才有可能让我们这个中国电视综艺娱乐内容生产的新阶段,更为长久而深刻地为历史所保留。

(编辑:阎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