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老师之于学生,正如默默灌输养分的绿叶,他们不仅教授给学生们以知识,还将为人的真谛、人生的感悟悉数付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中华民族自古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的地位及责任自然也就不言而喻。老师们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规范。“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师道尊严”,也就是“师德”。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养德,致知力行,方能做好教育工作,赢得社会尊重。
传说尧帝和舜帝在位的时候,曾经任命契这个人作“司徒”。“司徒”这个称谓也就是现在的教师。契是商代的祖先,曾经协助大禹治水,表现出了很高的才能。但作为教师,仅有高人一筹的才能是不够的。关于契,《列女传》称“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可见契的成就主要不是因为他治理过水灾,而在于他在教育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因而为当时和后世的人们所纪念。契的秉性是“聪明而仁”,“聪明”是天赋,是见识;“仁”是爱心,是品格。二者兼具,故能担负起育人的责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或者叫做“德才兼备”。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做教师。契算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为后世树立起来的第一个师表风范,他身上体现出的“聪明而仁”的秉性,也可视为我国最早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在现在又有了新的内涵,它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008年,我国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们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等六项硬性规定。2013年5月,我国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还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新的形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在采访三位老师的过程中,记者们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作为“师德先锋”的他们所散发出的魅力。不仅仅是学富五车的谈吐、平易近人的姿态、严于律己的要求,更是当她们谈起教师这份职业,谈起自己的学生时,眼睛都会发亮的热爱。祝福这几位深得学生爱戴的老师,能够在自己梦想和热爱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也希望我们的灵魂工程师——高校教师们都能如此,也为时代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