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多亏了那些捐款,我父亲才能够完成手术,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直到今天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我要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爱心人士”,小张说。
小张是华体会娱乐场 大三的一名学生,父亲在今年5月份时遭遇了一场车祸,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重症监护室内,每日花费近万元。后又因出现新情况被迫转入北京治疗,家中的存款和借款已不足以支撑巨额的医药费,而从肇事司机、保险公司处也都暂时拿不到赔偿费用。无奈之下,他开始使用众筹。当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后,效果超出了他的想象,仅仅几个小时便筹集到15万元。扣除平台费后,顺利拿到了14万多的救命钱。
小张的父亲在医院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在高校中,为社团活动众筹、为患病的亲友众筹、为自主创业众筹的情况时有出现。根据一份大学校园众筹手机应用调查显示,在抽样的91名同学中,38.46%的同学对大学生创业类众筹项目感兴趣,另有32.97%的同学则更多关注公益类众筹项目。校园众筹悄然兴起,并日渐成为了一种新颖可行的集资模式。
何为众筹
众筹,是指一种向群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的一种集资方式,具有低门槛、多样性、重创意等特征。同时受国家相关法律约束,众筹网站上的项目不得以股权、债券、利息、分红等形式作为回报,也不得许诺任何资金上的承诺。目前国内的众筹有奖励众筹、公益众筹、股权众筹、债券众筹四种模式,校园众筹大多则与前三种有关。
“我们的项目是通过‘路演’来众筹的,大学生们的热情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半个月的时间就筹到了近百万余元”,小潘说。
学院路上这家名为“后会友期”的创意餐厅,就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小潘和同伴们的心血。虽然开餐厅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但一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于是他和同伴们采用了当下最时髦的众筹。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和他的团队精心制作了企划书和PPT,在林大、北语、北科等学院路高校内进行宣讲,不断有大学生加入他们的“股东”队伍。“路演的3个月以来,众筹款项大概有近200万元”小潘介绍说。
与传统的筹款方式相比,校园众筹显然展示了更强的灵活性,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很高,如果你的项目够好,那么他们是会支持你的”小潘说。
今年3月,他的餐厅开张后生意一直火爆,很多人就是冲着校园里口口相传的“众筹”这个字眼慕名而来的。
阳光下的众筹
“众筹很大的优势就是在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以及募捐方式的便捷”,小张说,“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比起向亲戚朋友借款和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众筹在时间上、效率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在轻松筹平台上,我描述了自己家庭的遭遇,提交了我和受助人的个人信息、户口本关系证明、医药费用单、诊断证明,以及其他可信资料,提交完后马上就审核通过了。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转发后,很多人都捐了款,几个小时就达到了我定的15万目标”,小张回忆了他的众筹经过。
与小张为父亲募捐不同,广东医科大学大四学生、梦乐团吉他手小罗为一次音乐会在“追梦筹”上发起了募捐。
小罗和他的“梦乐队”全员
“毕业后很难再聚在一起,我们办这个专场就是想再尽情地玩一次音乐”小罗笑着说。他在南京大学办过乐队的朋友在“追梦筹”上也做过募捐。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好心人会帮助我们,但感觉大家还挺有热情的”,小罗介绍到,“整个乐队要办个好专场,单是音响和舞台就要花费差不多上万元。而我们只是学生,也找不到那么多赞助。”
目前,小罗和他的乐队将筹集到的资金都用于演出筹备,并将为专场特别制作的T恤和明信片回赠给捐款人。
“很多学生有梦想但没有钱去实现,众筹不但可以给他物质上的帮助,还能为他提供一个不留遗憾的机会”小罗说。
在许多的众筹平台上,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以现在国内最大的校园生活创业众筹平台---“校园筹”为例,这个平台上有各高校学生自主发起的众筹项目来在不同领域征集人、财、物。如“北京大学仙桃国学夏令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成功超额募捐到5253元。
众筹乱象
“我觉得目前的众筹,还是要更真实一点”谈及对众筹的看法,小罗这样说,“我在追梦筹上看到一些保护小动物的项目其实是假的。拍几张流浪动物的图片上传,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骗钱。”
事实上,这样的“不真实”不仅来源于项目发起人的不正当心理,也与平台前期的审核制度有关。
华体会娱乐场 法律系副主任郑宁教授介绍,“众筹平台对筹款项目有着法定的审核义务,比如求助者上传了身份证号,平台要向公安部门进行核实;比如上传了医院诊断证明等材料,那么平台要致电相关医院进一步核实,根据个案情况,进行一对一审核”。
而目前国内的众筹平台对信息的审核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准确的核实,许多项目都处在一上传就审核通过的状态。
除此之外,众筹平台还分为公益众筹与商业众筹,小张使用的“轻松筹”属于商业性平台,因此抽取了2%的手续费。
“我认为这个抽成有些高了,15万元的善款,平台就抽取了3000元左右。何况这些钱是爱心人士捐助的”,小张觉得“细想一下还是使用公益性平台会好些。”
除了平台本身的问题外,众筹界也出现了一些“另类“众筹。如在朋友圈疯传的“手机丢了,在朋友圈里众筹一部,参与者均可得到本小姐飞吻一枚”、“本人有意发起一项目众筹,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股权作为回报,亏损由我兜底”等等。
对此,众筹网行业合伙人刘景宏表示,众筹最核心的点是在于唤醒大家共同的想法来做一件事,而非唤起大家的同情来帮自己。他坦言,随着众筹概念越来越时髦,借用众筹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让人感觉像是在募捐、在乞讨”。
而对于这种情况,郑宁教授提醒,要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对于社交网站上不熟悉的人发起的众筹项目要谨慎参与。捐款也要选择有法定资质的信息平台和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
面对目前众筹赞声与乱象并存的局面,小张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众筹行业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或者应该由一个统一的公益性组织运行,强化对平台和受助者双方的监督。
“在我爸逐渐康复、家里没那么窘迫后,我也会关注公益众筹项目,为有需求的人带去帮助”,小张在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