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丕之(南非开普亚洲文化公司董事长、LB国际影视制作公司CEO):合当地人的口味才能有国际上的口碑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787发布时间:2016-06-17


赵玉冰(以下简称赵):卞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能先谈谈您是如何走上影视传媒这条道路的吗?

卞丕之(以下简称卞):我是在日本本科期间,正好赶上中日建交20周年。当时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日本文化部举办了的庆典活动——(日本乐队)南天群星演唱会。这次活动的宣传阵势很大,举办的也很成功。我是从那时起真正接触,并开始对文化传媒感兴趣的。后来我进入了日本NHK电视台,当时NHK在拍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而我则在剧组中担任翻译,跟随摄制团队来到中国拍摄。这次纪录片拍摄让我进一步接触到了文化传播的各种形式。而真正对我影响重大的一件事是95年到97年上半年间,我参与了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的拍摄制作。于是99年,我从日本回国,在北京开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两年后,得知南非第一次对中国招收留学生,而我刚好有读硕士的计划,于是就前往南非的开普理工大学开始了营销专业的学习。我原本想在完成硕士课程后就回国,而那时刚好中国侨联侨办派了春节慰问演出团到南非演出,南非方面没有人操作过(这样的活动),(我有这样的经验)于是让我帮忙组织这次活动。一来二去,我就在南非有了工作,也就在南非留了下来。所以(我们)就说,“南非南非,来了就很难再飞走了”。

赵:那么您现在在南非的公司,主要做什么工作呢?

卞:我当时在南非,一边上学,一边做文化传播。后来中国教育部想在南非做中国教育展,必须要有一个公司(承办),所以我们就成立了公司签约,此后就一直与中国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合作。04年,我们在南非做了第一届中国教育展。现在主要与(我国)文化部合作,举办(中国团体)在南非的演出和展会。比如每年11月承办的“南非电视节”央视来参加,都是由我们负责地接和展会安排等等。另外,我们现在通过LB国际影视制作公司与央视合作“中央电视台节目南非本地化”的工作。

赵:是的,我了解到就在今年您的公司把央视春晚带到了南非。

卞:是的,央视有档节目叫做“春晚真精彩”,要推向全世界。我们在今年2月1日到10日这十天,把这一节目在南非连续播放。这是一次试播放,(通过试播调查)看看央视(的中国)节目在南非本地有没有市场,南非观众是否感兴趣。而这次试播也确实得到了成功,所以我们接着合作了一年播的项目China Hour(中国时间)。我们在开普敦电视台开辟了China Hour时段,我公司与央视各投放资金百分之五十。这是一种新合作形式:我们提供央视片酬,央视则为我们的节目本地化(英语主持、摄制剪辑、播出后期等)提供资金,(总之)共同承担中国节目南非本地化的所需费用。

赵:所以China Hour是一档每天一小时的节目吗?

卞:现在是半小时。并且现在前三个月播出“什锦节目”,看当地观众的胃口:各种节目都播,之后根据收视率调整其后三个月的(重点)播出(安排)。比如,现在我们(通过数据)发现,一些美食节目、中国功夫、纪实纪录片、旅游片、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景色服饰等的片子比较受欢迎。

赵:那这些节目在引进南非时,译制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呢?

卞:在南非,我们主要是把节目译制成南非荷兰语。央视把中文节目译制成英文,我们再把它译成南非荷兰语。

赵:那么除了China Hour以外,您在中国节目南非本地化方面还有其他工作动态吗?

卞:有的。首先保障将China Hour这一常态化节目办好,从半小时增加到一小时。然后,我们计划增加儿童动画片的播出,吸引当地儿童观众;以及中国电视剧的播出,都市情感剧是我们主要需求。这些节目都可以增加南非人对于中国现代生活的了解,因为现在在南非提起中国,大家还都是瓜壳帽、小胡子、长辫子这种形象,说明我们(对中国新形象)的宣传力度不够。

赵:是的,与此同时,其实中国观众对南非的了解也很少,您是否计划将南非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入中国呢?

卞:对,这一点其实很重要。我们下一步,就是计划将南非电视剧译制成中文,带给中国观众。但是我们有过一些尝试,却没有成功。我们提供了几部给央视,可惜没有选上。但我们还会继续寻找和尝试。

赵:那么这些南非影片没有选上的原因是什么呢?

卞:应该主要是地域(差距)问题。有一些东南亚影视作品被接受了,毕竟是“家门口”(文化相近,观众容易接受);而南非可能相隔太远,不容易被接受。中国观众可能对南非的印象都是,狮子老虎满街跑。

赵:那真实的南非是这样吗?

卞:(并不是)南非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们生活舒适,医疗福利也高。这说明中国和南非彼此都不了解,这才需要我们这些传媒工作者。

赵:的确如此。那么您个人也肯定经常看中国的影视作品,其中有什么给您印象很深刻的吗?

卞:是的,比如最近的《老炮儿》。因为《老炮儿》反映了真实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故事,(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很吸引我。可是有一些“抗日神剧”就不尽如人意了,我们枪炮不如人,抗战艰难,怎么可能我方没有牺牲而死的却全是敌人呢?这没有反应真实的历史。

赵:是的,一些作品确实脱离现实。那么您在选择中国影视作品到南非时,秉持着什么样的标准呢?

卞:让南非观众从现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了解),比如一些都市剧:反映中国人平时都坐什么样的高铁、飞机,有什么样的建筑设施等。我之前陪同南非官员到北京,他们抵达首都机场以后,都因宽敞明亮、便利现代的建筑震惊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中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需要优秀的作品。比如最近央视推荐中外合拍动画片:今年4月有一部与捷克合拍的《熊猫与小鼹鼠》,而我们和央视计划合作一部南非与中国合拍动画片——《熊猫与小跳羚》,这次回来我就要和央视接洽这一项目。

赵: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作品。那么在电视剧方面,您会引入什么样的中国作品进入南非呢?比如之前我们将《甄嬛传》在美国播出,引起了很大反响。那么在南非会引入这样的电视剧吗?

卞:我们的情况还是不同的。因为在美国华人很多,美版《甄嬛传》可能华人观众更多。而在南非,华人观众数量小;而且我们的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所以主要目标观众是南非当地人,播放渠道也是南非主流媒体。我们通过现在半小时的试播,将来扩展到稳定的一小时;然后引入动画片,再接着就是电视剧,十几集二十几集,慢慢的份额变大影响也就大了。

赵:是的,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可以让中国文化和形象在南非深入人心。我们期盼着这样的结果。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在这届研修班您收获了什么,同时想和大家分享什么呢?

卞:研修班的活动让我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同行,我们进行了信息沟通,方便了以后的资源共享。比如我们可以把中外译制方面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沟通,这样就可以通过内部分享,解决译制的难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另外,我这次也带来了分享给大家的想法。我希望介绍我们关于南非中国央视影视节目本地化的研究与实践。也就是说,把中国的影视作品生搬硬套的放在南非的电视台,是不能吸引到大量当地人来看的。举个例子,中国的麻婆豆腐很美味,但是它里面的麻辣味,外国人接受不了;所以麻婆豆腐传到日本都加点甜味,降低了辣味。电视节目也是一样,所以我们都把央视的节目进行了“本地化”。本地化就是,首先,节目开始前先由当地主持人介绍节目梗概,轻松气氛,把观众带入情景。随后,播放15分钟节目,再由当地主持人串词,比如“我们刚刚看了中国木制古桥,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中国美味饮食,中国美食有……”,于是又把他们领进了下一单元。最后所有节目放完,主持人出场总结。这样的本地化可以带着观众去看去了解,另外因为这样的“本地化”就把完全的海外节目变成了公益性的介绍,也就降低了我们的播放成本。“本地化”让我们双方获益,一方面南非观众接受了中国节目和文化,另一方面我们的成本也降低了。这是我这次想给大家分享的经验。另外,还有一个小意外,也想给大家分享。刚才提到,春节期间我们播放了10天的特别节目。其中有歌舞节目和幕后花絮,我们本以为幕后花絮叙述过多,而且涉及后台彩排或者导演安排指导,因此观赏性不及歌舞节目,所以安排的比重小。但节目播出后(通过数据和反馈)当地人都说,我们最喜欢看的其实是那些后台的故事,那些叙述节目很有意思;歌曲节目里歌手站着不动,不像我们非洲载歌载舞(不符合我们的口味)。所以说,试播是很必要的,你要拿收视率数据说话,才能让我们的节目适合当地人的胃口;外国人愿意看,我们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赵:您的经验非常宝贵,非常感谢您的分享。也谢谢您百忙之中能来接受我的采访,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