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强调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从某种程度上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重要论断,让互联网回归到了它应该是而且能够是的本原——互联网是为服务而存在的。这对今后我们如何看待互联网、建设互联网和管理互联网打开了全新视角,提供了新的基本遵循。
众所周知,互联网1969年诞生于美国,最初是基于军用的,即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来才逐渐拓展为商用和民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短短20余年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网络深深地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及深入实施,互联网越来越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常说,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作为一个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超强“工具”,互联网在带给人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谓泥沙俱下,良莠夹杂。这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作为去趋利避害,做到善建善管善用互联网。
一方面,自从有了互联网,人们办事方便了、快捷了,生活丰富了,眼界开阔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人们充分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与好处,打心底里支持互联网建设,也积极投身互联网建设。特别是建设互联网强国宏伟目标的提出并实施,人们有理由期待,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更加美好的网络发展愿景。
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强互联网管理尤为重要。如果把互联网建设比作“修路”,那么,互联网管理则是“立规矩”,路修得好不好,固然直接影响行车状况;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交通规则和严格管理,面对无序行车,即使路修的再好、等级再高,也避免不了交通拥堵、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对于互联网管理来说,“管网”实际上是为互联网建设使用订立规矩,安装摄像头,套上安全帽,让网络运营者、使用者知所敬畏,就像司机在高速路上开车一样,不仅要知道哪些行为违反交通规则,还要知晓一旦违反交通规则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从而做到规矩开车、安全开车。当然,互联网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行政行为,远不像管理交通那么简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网信事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对网络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该管的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讲求方式方法,不可胡管乱管瞎管。
需要强调的是,管网的目的不是禁锢网络的活力,恰恰相反,管网是为了让互联网更好地发挥作用,造福国家和人民。基于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基本遵循。他指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出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出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他还进一步强调,要对广大网民“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包容心态,也体现了中央加强互联网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是新形势下我们如何管理互联网的“金钥匙”。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互联网管理也是如此,不仅要管,更要善管。善管讲求的是宽严相济,该宽当宽,该严必严,不能无原则的宽,更不能对网络乱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不敢管,不会管。网络空间生态既是衡量社会风气好坏的“晴雨表”,又是影响培植社会风气的土壤,网络空间生态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着人民的利益、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他要求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所有这些,其根本核心还是要让互联网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当然,善建、善管网络外,还要善用网络。善用网络体现在诸多方面,对于党和政府来说,网络是反映民意、引导舆论的重要平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这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和必备本领。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网民来说,也要“善用”网络,自觉做到文明上网、文明用网,以实际行动来共同打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