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博物馆志愿者招新——为传媒历史邀请更多诉说人

来源:校报浏览次数:504发布时间:2016-05-05

在传媒博物馆志愿讲解员招新海报上写着这样的话:“这里,是全国首家传媒类综合性博物馆”、“荣誉的背后有着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挥洒着汗水,洋溢着热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讲解服务”、“每一位讲解员的努力奉献造就了传媒博物馆的今天,而它的明天将由你来打造。”4月,传媒博物馆开始了新一届的招新,这条讲解之路上又迎来了新的脚印。

这份工作需要对博物馆事业的热爱

传媒博物馆公共服务部负责招新的周老师向我们介绍,博物馆的讲解员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条件:热爱博物馆事业,具有较强的公众服务意识;性格开朗,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能够快速学习领会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在讲解员岗位上持续工作1-2 年者、有良好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者优先。“如果是外语好的话,可以做中英文双语的解说,如果不好的话,可以只做中文的解说。”

实际上,这并不是博物馆第一次招募志愿讲解员。自2012年开馆以来,传媒博物馆积极利用我校学科优势,从播音、新闻、英语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中招募优秀学生组建博物馆志愿者中心,三年多以来传媒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为500多个团体,近2 万人次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张雪晴是2012级英语(国际新闻方向)专业的一名学生,13年6月她来到了传媒博物馆做起了志愿讲解员。将近3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已经成了讲解员中的主力。

据她介绍,博物馆讲解员这样的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所以要事先经过培训。培训后,“开始几次先旁听师哥师姐们如何讲解,然后自己上阵,老师会在旁边进行指导反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怎么能够把知识自然又有趣地串起来。一是积累,二是沟通,做多了也就熟练了。”

沟通和相识是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

除了每学期在博物馆值班时间超过50 个小时就可以得到综测加分以外,博物馆还有很多其他的福利,比如一些博物馆的通票和节假日活动。最终的实践学分和志愿者证明也是不错的收获。

当然,这里还是一个小惊喜不断的地方。有些参观者为表友好之情或者对讲解员的赞赏之情,离别前会留下名片,也会送一些表示心意的礼物。雪晴就曾收到许多参观者的小礼物。“我接待过两位韩国的参观者,一位是淑明女子大学的校长,他走的时候送了我一个他们学校的U盘。另一个是韩国另一所大学的学生团,走之前送了我一套他们学校的纪念品卡片。我还接待过两名路透社的记者和一位BBC的主播,和他们聊天很有趣,不仅很好地锻炼了我的口语水平,他们还反过来给我讲解很多故事,真的收获很大。”

其实,在资深讲解员的眼里,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是与陌生人的相识与沟通。陈志恒来自14级播音专业,在这里已经做了一年多。谈起这份工作的收获,他坦言,遇到不同的人,补充不同的知识,这种感觉让他很高兴。“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我觉得好奇心是人生的特别大的动力。”陈同学表示,自己带不同的团,他们的年龄、职业不同,关注点也就不同,也会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我当时带一个65级的葡萄牙语校友团,当时讲到收音机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很多共鸣,给我讲了很多的故事,比如当时的哪些牌子啊、他们小时候都听哪一种啊。”

压力和乐趣并存在一路讲解中

讲解员一职对于沟通力和专业性的要求不言而喻。因此,不少同学有了疑虑和担心。对此,周老师表示,讲解员在上岗前都会有专业培训,工作强度也不会很大。“全程下来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都是没问题的,而且越做越熟练。”

然而,真的走上实战岗位后,还是会有不可避免的压力。“按说我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心理素质应该比较强,但是第一次带团的时候,心情特别忐忑。”陈志恒笑着对我们讲,讲解员和播音主持很不一样,“讲解和听众离得特别近,有的人一些不自觉的小动作会让你觉得尴尬和好笑。”

讲解员最重要的就是解说词——资料准备充分才能临场不慌。陈志恒向我们介绍,博物馆提供一本基本的讲解词,但还有很多内容是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补充的。

来自英语专业的张雪晴则表示语言的突然转换也是一个难点。“如果很长时间不带英文团,突然来了一个英文团,我会很紧张,因为有时候某一个词突然想不起来,但是前半句话已经说出去了,只好‘YOU KNOW,YOU KNOW’半天,特别尴尬。”

雪晴说,接英文团很有难度,她会提前把一些要用到的词查一查记下来,临场时拿上一个小卡片作为提示。“我现在还留着自己第一次带英文团的时候准备的小卡片。”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