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都忙着读《如何高效的利用你的时间》或者《如何成为第二个马云》此类高鸡汤和成功学书籍的社会,我们固有的、历史沉淀下来的名著早已被渐渐遗忘。我相信必然有一部分人在年少的时候,或多或少地读过精简版的名著,或为了考试、或为了情怀。
但当我们进入大学之后,还有多少人,愿意在阳春三月,放下功利的心、懒散的态度去读一本书呢?读一本不仅仅是用来消磨时间的爱情小说、武侠小说或网络小说,而是真正需要我们去思考、去体会、去理解的好书呢?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同立场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真真切切地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竭尽全力去爱它;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用有限的时间过不同的生活,以梦为马;有的人读书是为了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出一番了不得的大事,
创造出这个世界不曾有的新事物。他们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诉求。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读书就是躲在象牙塔里臆想着诗和远方。但我想绝不是这样的。
在本月的27日下午将会举行一场“我爱读名著”的读书竞答活动,排名靠前的团队不仅会得到礼品和证书,还有相应的奖金作为奖励。参考书目中包含鲁迅、沈从文、鹿桥、路遥的代表作品和古代经典文学(《老子》、《大学》、《古诗十九首》)。
首先,这些都是读起来相对轻松但是在文辞、文章结构、个人看法和思想深度方面可圈可点的书籍,既不会像《论语》那样哲学难懂,也不至于像一般游记一样浅显苍白。非常适合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又不断在思考一些人生问题的大学生。
其次,这次竞赛的奖金设置也是很给力的,当把自己的精神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变成物质奖励,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大家的阅读热情。毕竟现代社会,知识就是金钱。只要饱读诗书,始终是会被需要的。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任何东西都略知一二的人,而是在某一特定领域有成就的人才、精英。我始终相信,腹有诗书的人不仅气自华,而且永远抢手。
再者,这种特别的方式,比较类似“读书交流会”,在竞赛的过程中,参赛选手们在强化自己硬性记忆内容的同时也交流着不同的观点、思想。在我的意识中,交流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论辩”的传统,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就更是体现出不同领域、不同学派的名人自由地交流思想的人文主义精神,好一幅“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读书不再仅是诗和远方,不如即刻启程,行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