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课堂”是否只是形式主义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947发布时间:2016-04-11

世界上本没有“低头族”,玩手机的人多了,便有了“低头族”。“低头族”顾名思义就是一直低着头的人,他们在干什么呢?答案是玩手机。现在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手机,拿手机刷微博、玩微信、看新闻……这已成当前众多大学生每日的生活习惯,然而,这样的习惯却被许多学生带进了课堂,影响了教学秩序。对此,多地高校采取了“无手机课堂”政策,可是,“无手机课堂”是否只是形式主义,又是否真的有效呢?

据相关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约为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无手机课堂”要求学生上课时将手机上交,下课时再拿回。这能让学生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却不能保证学生抬起头来听课。

听课效率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己,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水平。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太得当,仅是单纯地讲授知识,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有些学生在无法融入课堂时会选择玩手机来打发上课时光。如果仅是上交手机,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即使没有手机,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不会认真学习,当然也就无法实现“无手机课堂”的初衷。那么“无手机课堂”也就变成了形式主义。

另一方面,现代教学工具的普遍使用,学生手写笔记无法记住全部内容,这时也只好借助手机来拍照,之后再誊写下来;在上课时遇见问题,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回答,这时学生会选择用学习软件进行答疑,方便快捷。以上情况下学生用手机无可厚非,此时“无手机课堂”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课堂与手机的关系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划,在课堂上正确使用手机,改变之前纯粹玩乐的方法;同时改变老师教学方式,课堂上可以采取探讨式教学,手机也可派上教学的用场,诸如学生发微信提问,微信交流讨论等,手机也能成为课堂学习、讨论的工具。这样就处理好了课堂与手机的关系,既引导了学生在课堂上正确使用手机,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一举两得。

如果单纯采用“无手机课堂”,不从其他方面改进,这时“无手机课堂”就无法发挥其作用,变成了形式主义;只有处理好了课堂与手机的关系,才会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形成真正的“无干扰课堂”。

(本文刊登于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455期2版)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