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于日前召开,大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华体会娱乐场 “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建议稿)。就建议稿的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等情况,本报记者专访了在会上作“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稿)说明的袁军副校长。
记者(以下简称记):袁副校长您好!编制和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袁军副校长(以下简称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收官阶段。根据2007年6月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未来总体发展目标,今后5年是基本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总目标的冲刺阶段。因此,编制和实施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记:您能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稿)的起草过程吗?
袁:建议稿是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党委常委会多次研究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实际上,早在2013年9月,与起草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同步,发展规划与法制办就开始组织专题调研和召开座谈会,共商学校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与举措。就此而言,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历时已经两年有余。
今年1月初,学校党委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为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工作小组组织开展了相关前瞻性问题研究。在学校专项经费支持下,根据“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工作小组于今年3月在全校遴选设立了10个前期研究课题。6月,课题研究基本完成,为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4月10日,学校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布置会。根据工作安排,规划编制采取总体规划、分规划及学部、中心和直属学院(部)规划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到5月底,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分工,分别完成相关分规划。6月16日,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框架。随后,工作小组进入历时3个多月的文本起草阶段。在这期间,起草组多次调研有关职能部门,反复研究确定各项发展指标。10月上旬,形成征求意见稿。11月10日,征求意见稿经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到11月底,学校先后召开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学部、中心和直属学院(部),以及教师、科研和管理人员、离退休教职工、本科生和研究生、党外人士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座谈会,同时在白杨网上向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发布公告,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党委责成起草组认真研究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全面汇总、逐条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
记: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稿)的基本原则吗?
袁:在起草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依据未来5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重点,集中攻关。二是坚持宏观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既重视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又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做到易评估、可检查。三是坚持开门编规划,注重参与性和民主性。建议稿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数易其稿。其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
记:建议稿怎样从全局规划和把握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
袁:建议稿的起草,充分考虑了今后5年学校发展的总体状态、定位和要求。
第一,“十三五”发展规划作为学校发展进程中新一个甲子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和把握高等教育新常态。如何认识和判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一是从发展环境看,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变为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二是从发展定位看,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全社会对先进科技和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角色定位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三是从发展方式看,随着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四是从发展动力看,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涉及复杂的内部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更加需要凝聚共识。据此,我们提出,今后5年,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需求导向。此前,这一思路也已写入第二次党代会报告当中。
第二,建议稿注重结合学校现阶段的发展特征,围绕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总目标,突出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总体发展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十三五”期间是“全面推进、整体跃升”阶段。“十三五”的5年与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心谋划的5年正好吻合。因此,建议稿的起草充分参照了学校两次党代会的报告。特别是以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为统领,对建议稿的框架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同时,按照学校党委要求,也通盘考虑与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重要文件做好有机衔接。起草组还及时把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重要精神吸纳进来,在相关部分给予了必要体现。从总体上看,建议稿的指导思想也与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了一脉相承,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可以说,这“四个全面”是贯穿学校“十三五”发展的主线,建议稿也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
第三,建议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五大战略重点,这是着眼基本实现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奋斗目标,必须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确定的。战略重点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事关全局性的战略目标能否如期顺利实现的重大任务。这些战略,学校过去也都在做,但是面向未来,必须给予强化。“质量提升”是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才能进入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人才是立校之基、兴校之源、强校之本,只有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才能破解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匮乏的发展瓶颈。“开放办学”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必由之路,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应对传媒高等教育的新变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办学。“产业增效”是实现发展目标和师生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选择,面对办学资源短缺与学校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增强造血功能,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切实增强经济效益。法治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可靠保障,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必须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稿立足全局,为我校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能否请您就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详细谈谈我们的发展思路和规划?
袁:我就其中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大学跻身世界一流的突破口。建议稿提出的“十三五”学科建设任务,体现了“目标提升、力度加大、数量稳定”的特点。主要考虑是,经过“十二五”学校学科建设的突破性发展,学科学位点总体规模基本稳定;从2016年起,教育部对博硕学位授权学科实行各培养单位原有数量基础上的动态调整。与此相应,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将更加注重学科质量的提升和声誉的提高,重点是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机遇,从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此,未来5年,学校将在中央财政支持基础上,自筹经费7500万元,全面加强学科建设。
第二,关于增强科研实力与影响力。科研实力的高低是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建议稿提出,未来5年科研经费总投入要力争达到8亿元。主要考虑是,“十二五”期间学校确定的目标是“两亿元”,实际上前四年已经达到4.6亿元,而科研项目和期刊发表目标均超额完成。尽管如此,以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标准来看,学校整体科研和学术实力仍然有待提升。因此,“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推进“科研兴校”,力争实现科研经费的再次突破。当然,建议稿在科研项目和期刊发表的指标方面并没有提出大的跃升,重在凸显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努力提高国际学术期刊的发表,多出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促进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第三,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对此,建议稿给予了充分体现。但是,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一些对“需求导向”和“创业教育”提法的顾虑。主要是担心这样做会背离高等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学。实际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就国家层面而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就学校层面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它促使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推动内涵发展。
第四,关于改善办学条件。建议稿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过去五年,学校党委在这方面着实下了大力气,也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可。这是学校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理念的具体体现。未来5年,还要努力增加15万平方米的办学空间,争取每位教授都有独立办公空间,实现“博士生1人1间、硕士生2人1间、本科生4人1间”的目标;专门开辟教工就餐区域,改进少数民族学生就餐服务,提升餐饮管理水平;拓展医疗服务项目,努力改善师生员工医疗环境。展望“十三五”,虽然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上述任务十分艰巨,但非常值得期待。
第五,关于“十三五”事业规模。建议稿在附录中列举了学校“十三五”发展水平主要指标,其中有关事业规模的指标,基本依据是教育部核定的学校“十二五”时期的事业规模。按照2008年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学校只能容纳8600人,但截止到2014年,规模已达到15000人。学校面临教学资源紧张,办学空间不足,发展空间枯竭的窘境。近几个月以来,学校按照教育部和发改委的统一部署,紧锣密鼓地编制了新校区(京津冀)规划,目前已报教育部。如果规划获批,学校“十三五”末期事业规模目标为: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1900人、硕士研究生6700人、博士研究生1400 人。此外,中外合作办学规模5000人、国际留学生3000人、进修及非学历教育等2000人。对此,建议稿在附录末尾进行了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