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新媒体时代的班主任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821发布时间:2015-12-16

在中央三台奖优秀班主任答辩中,评审老师总是会问及,在这一媒介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班级建设和班主任工作有了什么变化——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却触及了教育发展中最深刻的主题。对于今天而言,也就是新媒体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传媒学子和什么样的班主任——更直接地说,我们需要用何种方法、技巧和智慧来跟进时代的脚步?

这是一个开放的的问题,但却以一种直接的方式警醒我们:当知识成为搜索引擎、电视成为网络视频、聊天谈心变成微信朋友圈和点赞之后,我们该怎么做班主任,我们的班级该怎么建设?我们又如何与互联网、手机传播时代的年轻人重新成长,回到18岁,寻找他们的语言,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新的挑战。

回应面对新挑战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向着建设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道路上前进的一步。简言之,即如何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或多种更为主动积极、实时更新的方法,来适应今天传媒高校的班级管理。

首先是对党团建设和集体活动的重新设计,使其更具有当下性、更“潮”也更能吸引眼球。思想工作也可以做得很“性感”,很有时尚的形式感,否则怎么让同学们坐得住、听得进?

其次是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营造“ 互联网+”的班级建设的新模式。将“ 互联网+”借用过来,貌似大词小用,但是每一位传媒类专业的教师和班主任都应该意识到,新一代的传媒学子已经与互联网、手机、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融为一体的现状,他们是“born with the Internet”的一代,而大部分的教师、副教授、教授先生们都是“数字移民”,在微博、微信中与同学们适当地互动、聊天已经是极限,如何紧跟微信公众号里的班刊,表情工厂里每位同学的表情包,美拍和秒拍里的搞怪视频,啧啧里无厘头的辩论,也是需要挑战老师们的智慧和能力的。但事实上,这些新媒体环境中的传媒新态会穿透我们班级建设的每个层面,如果不能积极跟进,你就被甩在后边了。

第三是如何在媒体变迁的大潮中把握住同学们职业观、人生观的变化,培养他们对专业的认可度和专业热情。针对媒体从业者的负面报道和对专业发展的疑问,不时会干扰同学们对自身专业的认识和信任度。因此,在专业技能培育和专业知识养成之前,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将同学们带去行业的第一线,带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决战的最前沿,亲身体悟身为媒体人的自豪与艰辛;将行业前沿的校友和专家带去课堂,让他们用亲身经历来影响同学们仍在萌芽的专业态度,都是有效而直接的方法。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同学们纷纷走出校园,跌跌撞撞地去寻找实习机会,懵懵懂懂地在实习岗上开始端茶倒水之前,就需要铺垫和积累的。

第四,是如何让同学们培养自信、乐观、健康的身心。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最艰难的工作。自信是一种生存技能,更是一种对自我、对朋辈、对大学、对专业的个体评价能力的体现;当我们问同学们,你最欣赏自己的是什么?在过去一周中,你有没有鼓励和夸赞过其他同学?在同学绞尽脑汁寻找答案却无果的同时,我们也就明白了,这也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当我们强调主人翁意识培养的时候,是否我们能调动同学们,积极主动参加大学、学部、学院各个层面的学生管理和社团活动,进入校园媒体、学生会、团委中担任职务。只有从服务和管理中,他们才能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各个层面,才能学会欣赏,而不是简单的抱怨和冷漠地自我隔绝。

在传媒专业类院校班级管理的讨论中,往往呈现出两种较为分离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媒专业的班级管理应该以松散、自由、学生自我管理的形式进行,这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和艺术创造力;而另一种观点却希望相应延续班主任负责制的传统模式,辅导员随时跟进,以班集体的形式来进行学生管理和班级建设。二者各有千秋,但无论放与收,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对新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在其中担任着核心和导演的角色。新媒体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随着时代变迁也在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但其核心是永远不会变的。唯有坚持变与不变,才能培养出新时代身心健康、相信自己的优秀传媒学子。

(本文刊登于华体会娱乐场 校报448期2版)

Baidu
map